于是,兩兄弟都回了頭。
一看,哇,是大領導趙旃喂。
于是,兩兄弟急忙對父親叫道:父親父親,是趙旃趙大夫在叫我們呢。
逢伯又氣又急,然后便長嘆一聲:“天絕吾后也。”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可能不停車。
因為如果明明知道趙旃叫了他,他不予理睬,萬一趙旃茍活了下來,那他回到晉國后,肯定會對自己以及自己的家族以殘酷的報復。
趙家人,自己怎么惹得起啊。
逢伯流著淚低聲罵自己的兩個兒子:“不聽父親言,吃虧在眼前。后果你們自負吧。快下車,給趙旃大夫讓位置。明天,老夫就來這里為你們收尸吧。”
趙旃上了車,逢伯的兩個兒子下了車。
逢伯回頭看了看自己的兩個兒子,再罵了一句:“機靈點,老大,你一定要互相保護好老二。老二,你要聽你哥的話。”
有人要問了,這個逢伯也是的,既然明明知道兩個兒子會死在戰場,那為何不留下一個,車上不是可以載三人的么?
這倒要問一句了,讓逢伯選擇哪個兒子留下呢?
對一位父親來講,這樣的選擇是很難很難的。
看過《唐山大地震》么,在地震中,姐弟倆被埋在廢墟,救援隊員說只能救一個。
母親痛苦地作出了救弟弟的決定,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場景,一個母親在絕望中作出的不得已的決定。
結果母親沒有料到,女兒最終居然還活著!
而從死人堆里站起來的女兒,在母親吐出“救弟弟”三個字的夢魘里,活了32年,那恨也糾纏了32年!
此時的逢伯只能幻想著兄弟兩人都被楚軍俘虜了,或者,兄弟倆人夠機靈,兩人互相照顧著,他們在血腥的戰場中僅僅受了傷,然后躲在哪個不為人注意的地方,從而得以存活。
但這一切,只是他的幻想。
等到戰爭結束后,逢伯費盡千辛萬苦再回到這個戰場來找自己的兒子們,但結果終歸是殘酷的。兩兄弟身中數箭,都死于一棵大樹下。
戰爭有榮耀,永遠都是將軍們的,或者說是屬于國君的。
對于普通士兵來講,哪里有戰爭,哪里便意味著死亡!
看著死去的兩個兒子,逢伯仰天大慟:戰爭啊戰爭,為什么要有戰爭呢?
在楚莊王遇險的那一幕后,唐狡活擒了荀罃。
荀罃是下軍大夫荀首的兒子,在黃河岸邊,荀首焦急地等著自己的兒子,盼望著他的出現。
但最后出現的是一則確切的消息:荀罃被俘虜了。
荀首大急,已經安全撤到黃河邊的他,立即命令自己的部卒折返回戰場。
在一旁的魏锜急了:“荀大夫,你這一去不是送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