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聽說鄀國受人欺負了,楚成王立即派申縣縣尹斗克和息縣屈御寇率申、息兩縣的楚軍前去救鄀。
對于楚軍來援,秦軍一點也不慌。秦軍將領讓大批隨軍的役徒換上早就準備好的楚軍軍服并捆綁起來,然后讓一些人換上析人服飾,由秦軍押著直奔商密而去。
本來,據商密城死守的鄀軍一點也不慌,畢竟晉秦聯軍前來時他們便向楚國求了援,此時楚軍也應該快到了。
只要自己堅守一陣,強大的楚軍面前,你晉秦聯軍還不作鳥獸散?
但當鄀軍看到商密城下,火光中一大批的楚軍戰俘和析人,然后再看到晉秦聯軍在城下挖深坑,架祭臺,便坐不住了。
在鄀人看來,顯然,秦軍已經與楚軍交過手了,而且明顯是取得了大勝,否則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楚軍戰俘?
析邑也肯定被秦軍占領了,你看那么多的析人被抓來當奴隸了。
他們此時在設祭臺,這不是明擺著么?
楚軍已經與晉秦聯軍講和了,他們這是要搞盟誓的節奏啊。
好啊,我們歸順你們楚國,就是盼望著能夠在危急關頭得到你楚國的保護,現在倒好,你們楚國佬一敗,便把咱鄀國給賣了啊?
那可不成,與其讓你們出賣,還不如咱主動請降,至少可以保護國家和人民吧。
就這樣,鄀國立即豎起白旗,打開城門,主動向晉秦聯軍投降。
晉秦聯軍進入商密,然后秦軍又分派一支兵馬埋伏于商密城外,商密城繼續豎著鄀國大旗。
楚軍終于到達了商密,然后,商密大門打開,楚軍統帥斗克、屈御寇率領楚軍入城。
接下來的事便好辦了,入城的楚軍很快陷入了包圍,拼死沖殺后,逃出來的楚軍又陷入埋伏在商密城外的秦軍包圍圈。
結果是楚軍全線潰敗,楚軍統帥斗克、屈御寇被俘!
消息傳到楚國,楚成王怒了,楚國令尹成得臣也怒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
成得臣二話不說,立即親率楚大軍前去,但哪里還有秦國人和晉國人的影子哦?
伐鄀之戰,是晉文公繼位國君后與秦國的第一次聯合行動,這是一場由秦國主導、晉國參與的軍事行動,也是一場春秋史上記載雖然簡單但戰術意義非同一般的戰役。
此戰,完全是不講任何戰爭禮儀的戰役,純粹就是一次大耍陰謀詭計而取勝的戰役!
在當時的主流社會里,晉秦聯軍取得勝利完全是勝之不武,這算什么戰爭?。?/p>
這簡直就是不講道理嘛。
但秦國就是這樣不講道理,而且秦國也需要不講道理。因為他們幾百年來的敵人,主要的就是西戎部落,你拿道理跟他們打仗?
戰爭,當然得以取勝為唯一目的,哪怕是有時不得不失敗,也是佯敗,是為了最后的勝利!這才是戰爭的真諦。
但那時是春秋,至少在春秋江湖,這種勝利是不為人所齒的。如楚國在泓水戰勝了宋國,全天下的列國諸侯幾乎誰都不服楚國。
楚國從那場偉大的泓水之役中沒得到真正關系戰爭目的意義的東西,反而也感覺不好意思,他們得到的是一種負面的東西,那便是關于戰爭的禮儀之類的東西!
于是在接下來的戰爭中,他們開始講所謂的戰爭禮儀。結果可想而知,比如城濮大戰,我們后面很快便講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