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我們不得不懷疑,郭偃可能是晉文公流亡列國時留在國內的一顆重要棋子。
郭偃的作用,如同狐突一樣,在必要時搞一個預言,讓晉國國人們認為公子重耳將會成為晉國國君。
因為郭偃是大卜,大卜的話具有相當大的輿論引導力。
大卜郭偃雖然僅是一個下大夫級別的官員,但他卻是一位稱職的大卜,負責著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占卜。
在科學極不發達的春秋江湖,占卜往往在很多地方得到運用,各個領域都有占卜師。
如軍隊就有軍卜,看病有醫卜,還有如天上出現流星、慧星等,發生地震火山、洪澇災害等自然現象,甚至做個夢,都會用到占卜。
卜師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引經據典,往往能將一些自然現象解釋通透,從而給予國君決策的自信和依據。
說穿了,占卜是一種意識形態層面的工作。
再加上郭偃本就是晉文公的人,所以晉文公即位后,郭偃便迅速得到晉文公的重視。
晉文公對郭偃是信任的,也是了解的。
晉文公知道,這是一位滿腹經綸、知識淵博的大夫,畢竟職責決定了郭偃這樣的大卜必須上懂天文、下懂地理,體察民情、深知民意,所以他們必須博覽群書,了解一切!
在此基礎上,通過陰陽卜筮之法,得出重要結論,協助國君作出決策!
史料記錄了晉文公之所以要搞改革的初衷。
晉文公對郭偃道:“唉,寡人曾經以為治國那是很輕松的一件事,現在看來,難吶。”
郭偃笑道:“主公認為輕松,那便一定會難;但主公開始覺得難了,那也很快便會輕松起來。”
在郭偃看來,正是因為你晉文公看到了治國不易,
所以便會推動變法。變法的結果,使國家走向正軌,那治國也會越來越輕松了。
郭偃這段話,被歷史定性為辯證法思想!
是的,辯證法的核心之一,不就是矛盾的相互轉化么?
表面易的事,實質存在著難,這是一對矛盾;表面難的事,實質也存在著易。
難和易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而這個一定條件,便是變法!
于是晉文公把改革的大任交給了郭偃,而郭偃也不負重望,他不單單在占卜方面是專業的,他在國家內政改革方面也是專業的。
但郭偃自始至終最多僅僅是晉國的一位大卜,而不象齊國的管仲那樣成了相國。
所以郭偃的弟子門生肯定不會多到哪里去,對郭偃改革的具體史料記錄不多,這使我們對郭偃的具體改革措施了解不夠。
郭偃的整個變法便是史料記載的這段話:“公屬百官,賦職任功,棄責薄斂,施舍分寡,救乏振滯,匡困資無,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懋穡勸分,省用足財,利器明德,以厚民性。
舉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類,昭舊族,愛親戚。明賢良,尊貴寵,賞功勞,事耆老,禮賓旅,友故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