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便是如何離開楚國這個問題了。重耳知道,楚國不可能幫助自己回國復位,因為楚國的目標在中原,楚國只是希望與秦國、晉國這樣的大國交好而已。
晉國此時是有國君的,已經走向老年的楚成王并非是一個喜歡賭一把的人,他此時不可能為了重耳這樣一介流亡的晉國公子,去得罪已經國君尚且在位的晉國。
想想自己也真慘:原本自己費盡千辛萬苦投奔齊國,結果沒幾年,齊桓公死了,齊國亂了,請齊國幫助自己回國奪位的希望頓時化為泡影。
后來他們得知宋國將扛起尊王攘夷大旗,準備成就新一代春秋霸主,他們便投奔宋國。結果宋國在爭霸中卻被楚國給打殘了,整個春秋江湖,也就只有楚國是最有實力了。
重耳他們希望通過楚國的幫助來實現自己回國奪位的夢想。但可惜,楚國是不會幫助他們的!
整個春秋江湖,稍微粗一點的大腿都抱過了,但貌似這些大腿都抱不得了。已經沒有辦法了,天下之大,難道沒有誰可以幫助自己了?
此時的重耳,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家了,這在春秋時期算是高齡老人了。那,就這樣吧,離開楚國,去周天子所在的洛邑如何?在那里,養個老,度過余生?
重耳很郁悶,狐偃、趙衰等人也很郁悶。就在此時,天上又掉下來一塊大餡餅:公元前637年,當了14年晉國國君的晉惠公病逝!
本來嘛,這與重耳沒半毛錢關系,因為晉惠公已立了世子,魯惠公嫡長子晉圉,晉國國君之位自然由晉圉繼位。
但偏偏是這個晉圉,做出了一件令誰都不可理喻的事來:本在秦國為質的晉圉,聽聞晉惠公病重,居然不辭而別,私自逃回晉國當上了國君,史稱晉懷公!
對晉懷公來講,這是他下得最臭的一步棋了。父親病重,馬上要薨了,自己雖在秦國為質,但畢竟秦伯對自己不錯,還把女兒嫁給了自己。
晉懷公應該知道,秦穆公是希望實現秦國與晉國的世代友好的。所以,只要自己將國內的情況對秦穆公一講,秦穆公還不大力支持你回國當國君?
但你私自逃歸,這說明什么?說明你晉圉根本就不信任秦穆公!
秦穆公終于發怒了,“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秦穆公對晉懷公失望至極。在秦穆公眼里,只要這小子在位,那晉秦兩國友好相處世代同盟的美好愿望根本無法實現。
既然如此,那寡人何必還要支持你晉侯呢?
秦國與晉國之間終于出現了巨大的裂痕,遠在楚國的重耳等人第一時間得知了這一消息。
“快,大家準備,赴秦國!”這一次,重耳已經不需要召開會議便可以作出決定了。
楚成王見自己既然留不下重耳等人,那也只好送他們走。當然,對楚成王來講,他是送佛送到西好事做到底,派出了衛隊,幫助重耳向秦國進發。
此時的秦穆公在做什么?他在深深地后悔:當初幫助夷吾得到晉國國君之位,結果這家伙是個白眼狼,非但不答應割讓城池,反而對秦國恩將仇報,趁秦國遭災討伐,終于兩國爆發了韓原之戰。
結果雖然是秦國戰勝了,但秦穆公這張老臉實在是丟得夠大的。于是,便想起當初是想幫助重耳那事來,只是那時重耳太過于優柔寡斷了,而且夷吾還許諾了不少好處,自己才利令智昏,幫助夷吾回晉國即位。
反正,幫這個夷吾這事,寡人是幫錯了,對秦國沒半點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