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地方,隨著曲沃實力的提升,勢必都將成為曲沃的勢力范圍!這是晉昭侯所沒有看到的。
更重要的是,曲沃東南不遠處有一盛產(chǎn)銅礦的湯山,這可是當時最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是軍用品啊。
此外,曲沃東北有一處叫董澤的到處都是楊柳樹,那可是制作箭桿的上佳材料。
把這樣一塊寶地分封給了公子成師,經(jīng)濟資源、戰(zhàn)略資源都極其豐富,公子成師能不開心嗎?
所以,他受封于曲沃,一開始當然是奉君令以征討四方各種不服,消除各種隱患。
但實際上他所消除的,根本就只是曲沃的隱患而已。
公子成師到了曲沃后,以封地為氏,這便是曲沃氏的由來。
公子成師去世后,被人稱為曲沃桓叔,其中桓是他的謚號,叔是他的排名,曲沃便成了他的氏。
晉昭侯分封曲沃,也給研究春秋歷史的當時的列國諸侯牛人提供了典型案例。
最后有人便總結出一條教訓:并后、匹嫡、兩政、耦國,亂之本也。
什么意思?
如果將妾的地位等同于夫人(王后),將庶子的地位等同于世子(太子),有兩位權力一樣的大臣執(zhí)掌國政,所分封的城邑與國家都城差不多大,那必將導致內亂。
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
無數(shù)的春秋內亂故事告訴我們,至少在當時的分封制下,確實是如此的!
曲沃,正是最典型的一個案例!
可以說,曲沃桓叔自從看到晉昭侯幾乎是一個無所作為的晉國國君后,他便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借曲沃之優(yōu)勢,挑戰(zhàn)你大宗之世襲權力!
這里我們必須要再一次講大周王朝時期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大周王朝維系其統(tǒng)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甚至一戶普通尋常百姓,都離不開宗法制的約束。
宗法制有一個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將整個家族分為大宗和小宗兩個系別。
如太子。在天子的世代相傳中,太子必須是嫡長子,王位是由作為嫡長子的太子來繼承的,這個太子這便叫王族的大宗。
太子的同母兄弟以及其他非同母的庶兄弟們,則都叫小宗。
一般情況下,這些小宗都會被封為諸侯。所以,簡單講,諸侯凡是姬姓的,都是大周王朝的小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