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崩了,楚國到了楚共王時代。
楚共王年幼,大權牢牢被公子側、公子嬰齊等王叔給控制著。
公子側、公子嬰齊早就想收拾巫臣了,巫臣也感覺形勢對他很不妙。他知道,自己在楚國是呆不下去了。
楚共王雖然年幼,但不糊涂。他牢記著父王楚莊王的教誨:
不要輕易開起戰端,要繼續與大國搞好關系,尤其是秦、齊這樣的大國,努力維護世界和平。
是的,為了世界和平,楚共王決定加強外交,尤其是擺乎不定的齊國。
巫臣聽說楚共王意欲派人出使齊國,便自告奮勇請求出使,楚共王當然很高興,立即命巫臣出使齊國。
巫臣真想出使齊國么?
當然不是,他惦記著在鄭國的夏姬。
這些年來,準確講自夏姬回鄭國后六年來,巫臣根本沒獲得任何出使鄭國的機會。
現在,機會終于來了。
巫臣領了王命后,回到家便對兒子巫狐庸道:“快快,將家里的金銀細軟全部收拾一下,明天跟為父走。”
巫狐庸也不問什么,他一切都聽父親的。因為他知道,不聽父親言,吃虧在眼前。
在巫狐庸的心目中,父親永遠是正確的,也是最厲害的。
公元前589年某一天,巫臣父子將家里的財物大車小車裝了好幾車,對外打著出使齊國這樣的大國,必須帶足聘禮為由,光明正大離開了楚國。
巫臣要去哪里?
先是鄭國,再是齊國。
齊國是一個東方大國,國強民富,國君奮發有為,正是自己輔佐的理想國君。
但巫臣父子還走在路上,突然傳來了晉國率領聯軍在鞍地擊敗了齊國的消息!
那齊國還是巫臣報效的理想之國嗎?
不,我巫臣這樣的人才,不屑出仕于剛剛被戰敗的齊國。
那,就去晉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