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這一問題后,吳云斌便將手慢慢的伸向了這小半截衣袍布料,他想用手將其拿起來,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察看——可是當(dāng)他的手快要接觸到它的時候,他卻又停住了,只將手懸在了離它近在咫尺的上方——吳云斌終究是有些心理陰影,畢竟是闡提的東西,像闡提這種人,說不定真能在這種看似不可能的情況下,留下一個讓自己意想不到的后手!
是拿還是不拿?此刻,吳云斌腦中的念頭又是一陣急轉(zhuǎn)。﹤
“拿!”僅僅兩秒鐘,他就做出了決斷——闡提也不是神,這衣袍本是“萬”用來控制他的,即便里面真有他留下的后手,我見招拆招便是,難道我現(xiàn)在還畏他如虎么?
決斷之后,他果斷的將這小半截衣袍布料用手提了起來,一寸一寸的進行觀察分辨,最后,他確定這小半截布料是衣袍連帽上的一部分!
“嗞嗞!”在觀察一陣后,吳云斌的手已抓到了這片連帽布料的中間,這時候,他突然感覺有東西連入了自己的大腦。
這里面竟然也有可讀取的信息!不知是闡提所留還是“萬”所留?吳云斌心中一跳,立即反應(yīng)了過來,他順著這種連入,開始用感應(yīng)對這些信息進行讀取!
只見在這些信息當(dāng)中,先被讀取到的是一段畫面信息,畫面中交替呈現(xiàn)著兩個背景畫面,一個背景是齒輪建筑與雕像,另一個背景則是一片黑色的冰平面,而在這兩個背景之中,都存在著一個空氣被微微螺旋扭曲的空間范圍,范圍中站著兩個人,一個是吳云斌自己,另一個則是闡提!
這不就是兩人從時間之花世界傳送到這召喚之花世界時的情景么?闡提在當(dāng)時將這場景進行了記錄?吳云斌一邊讀取一邊想道,當(dāng)時的情景他再熟悉不過,不明白闡提記錄這個有什么意義。
正當(dāng)他想不明白闡提為何要進行記錄的時候,他就被接下來讀取到的畫面驚呆了——只見畫面之中,闡提和自己都已被糾纏態(tài)化了,自己已經(jīng)全身心的投入在被糾纏態(tài)化的感受中,完全來不及理會外物,而闡提卻不同,他竟然可以在這種糾纏態(tài)化的過程中移動身體,他趁著自己理會不了外物之際,悄然挪到了自己的身后,并低下頭,拿出了某種儀器,對自己進行了某種類似于掃描的操作!
這是怎么回事?闡提竟然利用兩人都處于糾纏態(tài)化的時機,做過這種手腳?這情景看起來,我就好像是他的實驗品啊!難道,每一次激活彩繪傳送之際,他都是這樣對我這“實驗品”進行查驗的?
想到此,吳云斌迫不及待的繼續(xù)讀取后面的信息。果然,在后面的信息中,依次出現(xiàn)了以往歷次跨星域傳送時的畫面——空間之花世界傳送到時間之花世界時的畫面,真靈之花世界傳送到空間之花世界時的畫面,地球傳送到真靈之花世界時的畫面,他統(tǒng)統(tǒng)都錄在了這段信息中!而且,其中的畫面內(nèi)容,與前面的情形基本類似——都是他趁著兩人被糾纏態(tài)化之際,對自己進行那種掃描!
這是定時對自己進行掃描啊,就像科研人員都要定時對被觀察的實驗對象進行檢測一樣,是一種對實驗對象的展進程進行監(jiān)控的行為!吳云斌不禁想道。
然后,他繼續(xù)往后面的信息看去。他現(xiàn),接下來,信息已經(jīng)不再是畫面,而是一段文字。細細讀取,可以認出這段文字是一篇分析報告,里面的內(nèi)容,正是對自己這幾次掃描的結(jié)果進行的逐一分析和總結(jié)!內(nèi)容非常具體詳盡,涵蓋了自己身體機能的各個方面,而且可以看到,闡提在對自己每一項身體機能的指標進行分析后,都會根據(jù)分析對自己的“可控性”進行評級判斷,以確保自己這個實驗品一直在其控制范圍內(nèi)!
如果不是這段信息被我得到,我到現(xiàn)在都不知道,每次跨星域傳送的時候,闡提都悄立在我的背后對我進行掃描!對我的成長進程實行監(jiān)控!將這段信息讀取完,吳云斌只感覺身后有陣陣涼意,不由回過頭向四周環(huán)視了一圈——當(dāng)然,此時此刻他的身后空空如也,除了一望無際的黑色冰平面與一個被召喚之花圍成圈的灰色圓圈,并沒有什么東西悄立他身后!
看起來,我還是太脆弱了,就這樣又讓闡提給我留下了一道心理陰影!吳云斌環(huán)視四周后,不由苦笑自嘲道。通過自嘲,他調(diào)整了一下自己的心境,將注意力移回這衣袍連帽的布料上來。
剛才感應(yīng)讀取那段信息的感覺,與讀取信靈石所儲信息的感覺差不多,估計這截布料里面,是嵌入了一些以信靈石為主原料制成的“信息儲存器”,布料中儲存的信息,應(yīng)該都是存儲在其中的“信息儲存器”上!并且,從我當(dāng)時感應(yīng)的感受來說,這“信息儲存器”在布料上應(yīng)該是按“點”分布的——一個“信息儲存器”應(yīng)該是一個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微小的點,且這些點不是布料的每一處都有分布!不然,我不需要恰好摸索到一個特定位置的時候,才觸了信息的感應(yīng)!移回注意力后,吳云斌拿著這塊衣袍連帽的布料又開始觀察與琢磨。
如果說“信息儲存器”是按“點”分布在布料上的假設(shè)成立,那么,我相信面積這么大的一塊布料上,不可能只有這么一個“信息儲存點”,因為那樣的話,其一是對布料面積的浪費,其二,是微粒子大小的“信息儲存點”儲存空間不夠大,只有一個的話很難滿足使用!吳云斌又開始推測。
為了驗證這個推測,他的手又開始在這衣袍連帽的布料上摸索起來,而且,這一次,這一次他摸索的更細更慢。
“嗞嗞!”果然,在他又摸索了一陣后,他就又感應(yīng)到,在布料的一個點上,又有感應(yīng)到信靈石的那種反應(yīng)了。
看來我的推測沒錯!吳云斌心中有了數(shù)。于是,他順著感應(yīng),迫不及待的讀取起了這段感應(yīng)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