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劍瞬間化作三丈長短的黃色巨劍,倏地斬了下去。
那費清道一聲“好”,祭劍來迎。
只聽當(dāng)?shù)囊宦暰揄懀瑑蓜ψ苍谝黄稹?/p>
肖逸但覺手臂一痛,倒飛而回,直到十余丈外,方才穩(wěn)住身形,暗道:“浩然正氣訣第七層境界,果然不同凡響。”
他聽聞對方將浩然正氣訣修煉到第七層后,有心想試探一下自己在浩然正氣方面的造詣,是以這一記對決未動用絲毫真氣。而且,飛身而退也是借力卸力,在不動真氣的情況下,將對方的力道全部卸去,內(nèi)府未受到絲毫傷害。
但外人不知內(nèi)情,看其不僅被擊退,而且差距極大,登時嘩然。宰家人幸災(zāi)樂禍,申家人則悲傷不已,心想好容易盼回來一位主子,可惜還是抵不過對方。
那費清凝望肖逸,微笑道:“第五層修身境界。小小年紀(jì),能將浩然正氣修來到如此地步,雖然算不得最高,卻也不易了。”
浩然正氣訣前八個層次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與儒家弟子學(xué)問高低相對應(yīng)。對于凡人而言,平天下已然達(dá)到了人生極致,所以平天下乃是凡人修真的最終目標(biāo)。相應(yīng)地,幾乎所有的儒家弟子無論如何勤奮修煉,都將止步于浩然正氣訣的第八層平天下之境。
可是,對于非凡之人來說,平天下之后,還有更高層次的追求,那便是成為人間圣王。
其實,平天下之境后就是圣王之境。因為浩然正氣訣的圣王之境比平天下之境高出太多,相差甚遠(yuǎn),是以,儒家先人直接將圣王之境定義為第十層境界。也就是說,浩然正氣訣沒有明確的第九層境界。高于平天下之境,未達(dá)到圣王之境,皆是第九層境界。
但饒是如此,第八層和第十層之間仍舊有著天壤之別,非一般等級所能衡量。
“第五層?才第五層嗎?”肖逸心道,“第五層和第七層之間就差了如此之多,那么季宏仁摸到了第十層邊緣,身手該何其了得?”
頓時,他感到自己與季宏仁之間相差甚遠(yuǎn)。對于申鳳兒計劃孔子誕辰了結(jié)申季兩家恩怨之事,委實有些信心不足。
那費清見其怔怔發(fā)呆,并無立即動手的意思,微微一笑,反擊其剛才不敬之言道:“修煉浩然正氣,只要‘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老夫既能將浩然正氣修煉到第七層,足以說明老夫心中無愧,坦坦蕩蕩。”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那費清忽然吟詩幾句,竟為人師道:“年輕人,今后說話要留有口德。天下正義,非你一人所定。并非你說正義,便是正義,你說邪惡,便是邪惡。如你這般心境,以己度人,也不會有大成之日。”
儒家人十分注重聲譽(yù),剛才肖逸說其是非不分,難以修成正果,他抓住機(jī)會,立時又反過來將其訓(xùn)斥一番。
再者,儒家人拼斗與別家又自不同,不僅要在修為上勝過對方,在學(xué)問上同樣要勝過一籌。武斗之中,常常參入文斗。這也是儒家比斗的獨特之處。
旁人聞來,費清之言明顯是在壓制肖逸,破壞其心境。只要肖逸心境一破,必將不攻自敗。
豈料,肖逸則不以為然,竟虛心以待,將對方話語逐字逐句都記在心中,思索片刻,問道:“以閣下意思,以申家府邸為要挾,逼迫申家就范,這等為虎作倀的行徑也是正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