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逸大惑不解道:“如此一來,豈不是違背了自然之意?以此方式教授的道法也非真正的道法,豈不是事與愿違,背道而馳?這樣又怎能令道法延續(xù)?”
肖逸連問三個問題,足見其內(nèi)心之震動。
長清道者微微一笑,凝視肖逸,反問道:“你不是得道了嗎?”
肖逸訝然道:“這與我有何關系?”
長清道者見其一時憬悟,便追問道:“若無崇真教,你我豈能得道?”
肖逸登時恍然,驚嘆道:“是啊,若無崇真教,我豈能得道?”
長清道者道:“以如此之法傳承道法,固然有違道法本意,但是唯有以如此之法,方能讓世人有機會來悟道、得道。縱然千人之中,只有一人得道,也是值得的。”
這一說法,顛覆了肖逸過去的許多想法,登時怔在了當場。
長清道者道:“道家出世,亦是為了入世。世間紛雜,與道家理想之世有著云泥之別,若想最終實現(xiàn)道家之世,就必然要采取些非常手段。這是迫于無奈,也是入世所必須。”
肖逸認同地點了點頭。他在決定成圣時,也有類似之想法,所以一說便懂,并深入道:“不錯,世間只要有一位圣人出世便可,又何必要求世人全都做圣人。”
長清道者對肖逸理解之快,頗感驚訝,心想:“此子果然悟性極佳。”贊許道:“你能想到圣人這一層,的確不易。”
頓了頓,又道:“世上許多事,明知是‘錯’,也要去做。因為只有通過‘錯’,才能發(fā)現(xiàn)‘對’。如今的道家,正是在‘錯’中求‘對’。可以說,道家從開宗立教時,就已然‘錯’了。可是沒有這樣的‘錯’,卻無法造就后世的道家圣人。”
肖逸忽地感到十分慚愧,心道:“道家講究無為,有為即‘錯’。唯有無為無不為,方能彰顯真正的無為。我雖明白了道家出世為了入世之意,卻仍舊以出世之心,來理入世之事。枉我自以為得道,還以此法勸導長靖真人,今日想來,當真可笑至極。”
長清道者見其神情,微笑道:“如今你還要離開道家嗎?”
肖逸一時無語,難以回答。他已下定決心離開道家,可是聽完長靖道者一番道論之后,心中不禁動搖起來。頓了片刻,方道:“弟子修習了別家之道,道法已然不純,只怕再難作道家弟子了。”
長清道者卻哈哈一笑,問道:“你可記得,《道德經(jīng)》怎么講?”
肖逸不知其意,如實背誦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長清道者點頭道:“道乃先天而成,包羅萬象,試問世間之學問,那一種學問不在道內(nèi)?”
肖逸當即驚得目瞪口呆。此時,若有別家之人在場,定然不服,斥責長清道者狂妄自大。可是肖逸不同,他涉略諸家之道,也曾無數(shù)次想過諸家道法之間的聯(lián)系,對“道”有著深層理解,知道長清道者所言非虛。
只是令他震驚的是,長清道者口中的“道”,已然超越當前道家所教授之道。這個“道”,不可闡述,不可名狀,先天地而生。諸子百家之道,無不在“道”內(nèi)。
過去,他便想到,道家之道宏大博觀,可以作為諸家之道的引領,將諸家之道融合起來,共同開創(chuàng)太平盛世。當時還心中惴惴,以為自己作為道家弟子,有故意抬高道法之嫌,不知是否正確。直到此時方知,自己還是思維過于局限,小覷了道家之“道”。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大道!”肖逸猛然憬悟。(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