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無塵抱拳謝其以實相待,繼續道:“浪費了這么多年的光陰后,我們只得將希望寄托在上陽界。正好,我們也通過研究古法,掌握了打開兩界通道的方法。”
眾人皆知他口中“打開兩界通道的辦法”就是陰陽井。四位掌門聽了,無不皺了皺眉頭。
鄒旬忽然問道:“聽聞(下)陰界能夠開通陰陽井的時間大概在四百到五百年間,不知道(下)陰界頻繁出現天災是何時而起?”
廖無塵冷笑道:“鄒教主想說,是因為我們妄自開啟陰陽井,導致了(下)陰界天災頻發?”
鄒旬道:“鄒某只是猜測而已。”
廖無塵卻道:“第一次開啟陰陽井,已經是(下)陰界頻發出現天災的百年之后。而且,結果恰恰與鄒教主猜想相反。每一次開啟陰陽井之后,(下)陰界總會有幾年的太平日子。”
這一結果,眾人的確有些意外。
長陽真人“哼”了一聲,道:“為了這幾年的太平日子,就寧愿讓九州生靈涂炭嗎?”因為過去陰陽井開啟,多數是在百萬大山或者大荒山,對雍州影響甚大,是以,長陽真人感觸最為深刻。
廖無塵卻譏諷道:“若不是為了長久考慮,我等豈會輕易開啟陰陽井。長陽真人作為堂堂一家之主,說出這等話來,可讓人笑話了。”
長陽真人自然也明白(下)陰界應該不會無端開啟陰陽井,便沒有應聲。
廖無塵回過頭來,平息心境,忽然道:“不過,說起陰陽井,廖某通過多次觀察,以及從前人的口中得知,陰陽井和(下)陰界氣候變化確實有著密切的聯系。”
鄒旬對陰陽之道研究頗深,心中一動,忙問道:“有何聯系?愿聞其詳。”
廖無塵道:“此事需從(下)陰界發現陰陽井的開啟方法說起。其實,在古法中,只是有溝通陰陽、開山造海的一種法門,并無什么開啟陰陽井的辦法。”
眾人皆點了點頭。萬年前,九州陰陽調和,并無存在(下)陰界,自然不會有開啟陰陽井的古法。
只聽廖無塵繼續道:“也就是數百年前,一位先輩在修煉古法時,無意間融合了天地之勢,竟以只掌之力令陰陽顛倒。隨之,山崩地裂,飛沙走石,竟硬生生從使得上下二界貫通。當時,(下)陰界一座大山被吞噬,其破壞程度遠比九州這邊厲害的多。”
眾人聞之,頗有些驚詫,但是想起陰陽井開啟時,妖獸死傷無數,引發的獸潮更是令無數百姓喪命,心中對(下)陰界也就沒了憐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