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掌教的師兄王蟾子?那王蟾子不是已經(jīng)作古了嗎?”尸義驚訝道。
旁人雖也有這等驚疑,但是此話說出來十分無禮,是以皆隱忍在心,想不到這雜家新任掌門人,頗有些初生牛犢的勁氣,直接說了出來。眾人聞之,無不莞爾。
那王蟾子道:“小娃娃好不懂禮貌,王某人作你的太爺爺都嫌老了,怎敢直呼王某之名?”
眾人眉頭一皺,皆想道:“此人為老不尊,越老越回去了。”不禁向尸義望去,看他如何應(yīng)對。
尸義作為一家之主,被王蟾子這般占便宜,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若是應(yīng)對不當(dāng),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將會大幅下降。
但見那尸義臉上絲毫不見慍色,忽然一本正經(jīng)道:“這可巧了,尸某乃是尸家收養(yǎng)的義子,所以取名一個‘義’字。聽他們說,我爺爺、太爺爺,以及太太太爺爺,都是沒臉沒皮的惡棍,而且我祖上好像也姓王,你說不定還真是我太爺爺。”
諸家之主皆是心性沉穩(wěn)之人,即便斗嘴爭辯,亦是正經(jīng)八百,一定要尋對方的破綻之處,才予以反擊,不然體現(xiàn)不出自家的道義來。而像尸義這般,只是單純的拐著彎罵人,這等現(xiàn)象還是首次出現(xiàn)。
眾人聽其說的風(fēng)趣,皆忍俊不止,笑意盈盈,暗道:“此人畢竟還是小孩子心性。”
面對此人,王蟾子倒一時不好應(yīng)對。
了空大師唯恐耽誤了正事,忙道:“長陽真人猜測,卻有可能。不過,老衲以為,那混沌妖王絕不是魯莽之輩。尤其是,他已活了萬年之久,知道結(jié)界的重要性,絕不該輕易做出這等事來。”
玉臨風(fēng)道:“在下聽說,九天結(jié)界隨著時間推移,在不斷減弱。龍神在時,可不斷加固結(jié)界。但龍神已消失了萬年,這萬年來,結(jié)界到底削弱到了何等程度,世人誰也不知。即便以妖王之能,只怕也多是揣度而已。如此看來,妖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出此等驚天之舉,不是有絕對把握,就是另有所圖。”
此時,那王蟾子也道:“而且,王某所知,像這等可連接結(jié)界的古老法陣,九州界內(nèi)早已失傳,唯有(下)陰界保存了下來。”
那公孫止道:“這么說,妖王混沌和(下)陰界之人有勾結(jié)?”
妖獸和(下)陰界始終是九州大敵,若是雙方聯(lián)合,對九州來說,實(shí)是一大危機(jī)。
諸家之主,其見識和xiong襟畢竟不凡,非那些只知一較高低的弟子所能比擬。說起此等大事,鬼家、名家等易辯之家,也都一本正經(jīng),不敢有半分懈怠。
誠如儒家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又如名家的“合同異”之論:“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再如縱橫家所言:“可箝而縱,可箝而橫”、“皆見其權(quán)衡輕重,乃為之度數(shù)。”
諸派主導(dǎo)論調(diào)雖不同,但是保九州不滅這一目的卻是絕對一致。在九州面臨危機(jī)之時,求同存異,合論共謀,也算不得稀奇。
議論一陣,但覺妖王和(下)陰界勾結(jié)的可能性極大,可是雙方為何要勾結(jié),卻總是找不到答案。
因?yàn)椋瑹o論二荒二海,還是(下)陰界,皆與九州命運(yùn)息息相關(guān),若是結(jié)界破壞,九州不存,二荒二海和(下)陰界也都將隨之消亡在茫茫宇宙之中。
所以,即便妖王和(下)陰界勾結(jié),也不應(yīng)作出此等事來。(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