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頓,道:“當時,人類聽了九州現(xiàn)狀之后,竟提出諸多見解,而且頗有見地,著實令諸神驚訝不已。尤其是道家那位創(chuàng)始之人伯陽,對宇宙之感悟,竟完全凌駕于龍神之上。”
肖逸聽到“伯陽”之名,心中激動不已,羨慕道:“想不到伯陽老祖還和諸位龍神直接對過話,看來,這萬年來,九州得以太平,伯陽老祖居功至偉。”
果然,負屃之魂道:“伯陽融合諸人之策,提出了先將九天隔離在外,以大地為中,造就一個陰陽分明,上陽(下)陰的新天地。”
肖逸驚道:“將九天隔離在外,上陽(下)陰?此策雖妙,但也只是揚湯止沸,暫時推延了劫難到來時間,并不能徹底解決。而且,陰陽分明,有違自然之道,實不應由伯陽老祖提出。”
負屃之魂道:“當時確實有人提出質(zhì)疑,不同意此法。但是一輪一陣,卻發(fā)現(xiàn)除此之外,再無良策。而且,那伯陽說道,將九天隔離在外,確有一定因由。當時,除了最底層的中天之外,其余八天皆受到宇宙靈氣侵擾,其陽性已弱。先將其隔離,并不會造成多大影響。待二界成形,只要再在(下)陰界造就一個九天,便可令天地重歸于平和。如此,九州之內(nèi),仍是一片自然之景。”
肖逸頓時憬悟,道:“伯陽老祖放眼大局,洞悉未來,此等眼光和見識非我所能及。”
負屃之魂也道:“不錯,此人觀天地造化,確是一個奇才。后來,諸位龍神就以其之策,首先花費了九九八十一日,將九州之內(nèi)的陰屬靈氣全部分離,通過大地通道,輸送至(下)陰界。而后,又在大地之心,建造一個幽冥界,作為陰陽緩沖之地。至此,九州才重歸于平靜,順利度過了一場浩劫。”
肖逸悵然而嘆道:“原來三界因此而來!”隨之又自嘆道:“九州氣候大變,卻苦了百姓。經(jīng)歷那場浩劫,不知死傷幾何……”
他雖知道面對當時情景,為了保全九州,不得不出此下策。但是,想象因為氣候大變而死去的無辜百姓,心中仍舊難以釋懷。
負屃之魂知其心性,也不見怪,道:“雖然當時情況危急,已顧不得許多,但物競天擇,本是自然之道,也怨不得旁人。而且,當時諸位龍神為了防止人類滅絕,也曾做了許多防護之策。”
肖逸點了點頭,心道:“為上者當以大局為重,如若當時由我決策,我也定會照做。”
只聽負屃之魂敘道:“那位伯陽道人確實智慧超群,在龍神耗費神力塑造三界之時,他卻在人間挑選陰性體質(zhì)之人。待三界將成,他提議道,要想上下二界完全平衡,絕對少不了人類之功。如若(下)陰界無人,必跟不上九州衍化,二界永遠無法平衡。是以,不僅要將一些陰性體質(zhì)之人送往(下)陰界,還要將九州文化全部帶下去,確保二界衍化同步。”
肖逸受教道:“伯陽老祖果然目光長遠,思慮周全。世人一直以為(下)陰界乃龍神造就,卻沒想到,乃是伯陽老祖一手策劃。”同時驚奇道:“既然伯陽老祖親自參與了天劫,為何后世卻鮮有見聞,在道家典籍中也未有只言片語?”
負屃之魂“哼”了一聲,道:“此事關(guān)系天地隱秘,豈能讓渺小的人類得知?是以,天劫將息之際,龍神將參與此事的諸人全部抹去了記憶。”
“抹去了記憶!”肖逸愕然,無言以對。(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