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長儒家弟子豈能示弱,回敬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修人道,妄修天道,何以成事?何以為人?”
這句話闡述了天道和人道的關系,指責陰陽家只求天道,忽略了人道的作用。
那陰陽家三人正待反擊,那儒家之人又道:“既然時運已定,不如坐在家中,等運來便好,何必占卜問天?又何必苦心修道呢?”
此話直攻對方要害,一語中的,登令對方啞然,一時無計反駁,端得厲害。
陰陽家弟子輸了一局,暫時無力再駁,自顧喝酒去了。
少刻,那另一名年輕儒家弟子問道:“我儒家從孔圣人開始,皆喜觀水,這是為何?”
那年長儒家弟子道:“大水不停奔流,惠溉四方,潤澤萬物,卻不自認為有功,所到之處,勃勃生機,此謂德;水流動時,由高向低,舒緩湍急皆循其理,此謂義;浩浩蕩蕩,千支萬流匯入汪洋,永無窮盡,此謂道;奔赴深淵,毫不畏懼,勇往直前,此謂勇;趨向于平,公平公正,此謂法;無孔不入,無隙不到,此謂察;無論發源何處,經歷萬千曲折,亦東流到海,此謂志;可出可進,可令萬物潔凈,此謂善化?!?/p>
這一番乃是孔子觀水所悟,此人重述先人之語,乃是為了教化這兩名年輕弟子。
二弟子點頭受教時,肖逸亦頻頻點頭,滿臉敬佩之意,實想不到流水之間竟有如此多的學問。
這時,卻聽那道家小弟子問道:“師父,伯陽老祖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弟子認為,無論德、義、道、勇、法、察、志,皆因其善。老祖的一句‘上善如水’,實際已道盡了水之玄妙,無須再贅言?!毖韵轮猓兰乙热寮腋叱鲆换I。
肖逸暗道:“這小弟子道法不俗。只可惜,雖懂了道法之要,卻未得道法之髓?!蹦切〉茏用髦婪ú粻?,卻偏要和儒家一爭高低,已然偏離了道法的本質。
果然,那儒家之人已抓住此點,呵呵一笑,道:“吾聞道法無為不爭,心中常佩之。然今日一見,卻不知這‘不爭’到底是真,還是假?”
那道家小弟子自知理虧,登時答不上來。
肖逸看向銘覺,心道:“不知道他要怎生應對?”
但見那銘覺不慌不忙,輕嘬了一口酒,卻向那小弟子道:“元聰,你可知道,剛才那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是儒家孔丘何時所說?”
那小弟子元聰搖頭道:“不知,請師父明示。”
銘覺道:“那是孔丘問禮于伯陽老祖時,站在黃河邊上所說。”
元聰驚道:“孔丘問禮于老祖?那孔丘還向老祖求教,這么說,孔丘學問不如老祖了?!?/p>
銘覺微微一笑,不再說話。
孔子向老子求教之事,后世多有記載,儒家想要抵賴也是不成。道家常以此為傲,欲壓儒家一頭。
那兩名年輕儒家弟子臉露慍色,顯然也對此事十分在意。
那年長儒家弟子卻不以為意,朗聲道:“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圣人之所以為圣人,正是有此好學精神。”
那兩名年輕弟子聞言,神情一喜,紛紛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