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返途中,肖逸滿腦子都在思考著木牘上的文字。他隱約感覺,該木牘應(yīng)是截教所留。截教以截取一線生機(jī)為要旨,其行徑就是逆天。
同時,他也更加肯定了自己過去對崇真教的一些認(rèn)識,肯定了以無為導(dǎo)有為的思想境界。
生老病死本來就是自然規(guī)律,修真練道卻要擺脫生死,長生不老,這本身就在逆天而行,可偏偏又要順應(yīng)自然,無為而治。這無異于披著善意的外衣而行自私之道,言行不一,自相矛盾,如此又怎能真正地得道成仙。倒不如公然逆行來得更真實、更灑脫一些。
此刻他雖對截教更推崇一些,但是捫心自問,又覺得二者參半,凡事不應(yīng)絕對,逆與順之間當(dāng)有一個度,這便是“自然度勢”。
經(jīng)過這一番思索,肖逸感覺終于擺脫了過去混亂的修煉狀態(tài)。過去,他總是摸索著前行,并無一套完整的修煉路線,更無方向可言,如今,好似黎明的一縷陽光,讓所有事物都清晰了起來。
但是順著這句話再往下想,“陰陽顛倒顛”作何解釋,他卻總也想不明白。走到半路,忍不住求教道:“小弟心中有些疑竇,想請教師兄一二?!?/p>
呂為道道:“師弟客氣了,但問無妨?!毙闹邢氲溃骸拔乙蚕肼犅犇隳軉柍鍪裁磫栴}來。”
肖逸道:“敢問師兄,《道德經(jīng)》中提到‘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其他經(jīng)書中也常常提起陰陽之論,但是九州之地以剛陽為主,崇真教亦修煉純陽真功。小弟始終想不明白,這陰陽之論從何而來?”
呂為道聞言,心中一驚,道:“師弟怎會有如此想法?”
肖逸笑道:“小弟生來愛鉆牛角,一次悟道時,突然想到這一問題,便一直被困擾。一日想不明白,就一日不得解脫,所以特地向師兄請教?!?/p>
呂為道頓了頓,整理一下思路,道:“不是為兄不肯說,只是這期間涉及到道教的一段秘辛,一來為兄也不甚了解,二來也不便與你說?!?/p>
肖逸抓住關(guān)竅,忙問道:“聽師兄的意思,道教過去曾是陰陽雙修?”
呂為道搖頭道:“陰陽雙修之事,我不甚了解。不過道家陰陽之論卻是由來已久,而且當(dāng)時享譽(yù)九州,名聲大噪,這是世人皆知的?!?/p>
肖逸問道:“那為何現(xiàn)在沒有了呢,道藏之中鮮有論述,即便提及,也是淺嘗輒止?”
呂為道想了想,忽然道:“‘天氣蒙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九州初成之時,天地混沌未清,陰陽交感,二者共生。是以,修真之道采取陰陽雙修之法,不足為奇。”
肖逸奇道:“難倒過去的九州和現(xiàn)在還有所不同?”
呂為道道:“豈止不同,簡直天差地別。聽先人們講,天地間是有龍神存在的……”
肖逸親眼目睹了龍印石壁的破裂,對龍神之說,自然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