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人物風俗與豫州佛家之地完全不同。在豫州,百姓看了二人模樣,皆會上前問詢提供幫助,可是到了此地,百姓根本沒有主動上前幫忙之意。如此,想找一家借宿倒有些麻煩了。
而且,肖逸發現,此地百姓看人時,總是看上一眼就別過頭去,從不多看一眼。他對儒家之道也了解不少,明白“非禮勿視”之理,心中感嘆道:“此地百姓謹守禮節,果然是教化之地也?!?/p>
不過,又行一陣,他卻猛然捕捉道,百姓望向二人時,那眼光頗為不善,尤其是看向申亦柔時,還帶著一絲鄙夷。
肖逸心中大奇,十分不解。這時,忽聽一名老者輕聲嘆息道:“如今的年輕人真是不知羞恥,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授受不親,成何體統?當真是世風日下??!”
肖逸恍然,才知道此地對男女之防看得甚重。低頭一看,只見申亦柔早已羞紅了臉,只是閉上眼睛,強裝鎮定。
肖逸不禁犯難道:“申姑娘傷勢沉重,不能走動。這樣抱著,又遭人唾棄。這可如何是好?”
左右無計,心想還是快快離開為好。當下看準出城方向,就欲離開。
又行片刻,但見路上行人漸少,原來已臨近了富人之區。此處房屋建筑十分考究,雕梁畫棟,寓意深刻,已遠非普通房屋可比。而且,路上行人個個衣衫得體,舉止文雅,進退有據,頗有風度。
肖逸不禁想道:“或許此地就是那些普通百姓努力一生所想達到的地方。”但是見了二者差別之大后,思想又有所變化,忖道:“人有目標,固然是好,但太過執著,反而適得其反。是故,儒家之道中,必須融入道家無為,加以調解。否則,一些百姓求而不得,容易因敬生恨,產生兩極分化,有違中庸之道?!?/p>
這時,忽聽高處有人吟誦道:“酒盞酌來須滿滿,花枝看即落紛紛。莫言三十是年少,百歲三分已一分?!?/p>
肖逸聽之,心生感應,不禁贊道:“好詩!”抬頭望去,卻見二人坐在三層高樓,正值對飲。
二人皆一身儒袍,頭戴峨冠,穿著類似,年紀亦相仿。只是一人唇紅齒白,皮膚白嫩,一看就是沒有受過苦的富家公子;另一人則皮膚黝黑,身體精壯,好似農家弟子出身,與身上儒衫甚為不和,剛才也正是此人吟詩。
二人聽到有人贊詩,也循聲望了下來。但是看到肖逸之后,紛紛皺起眉頭。那富家公子道:“你能懂得詩中之意?打擾他人雅興,可是要治罪的。”語氣不善,充滿懷疑之意。
肖逸所穿乃是豫州普通百姓衣服,作為平頭百姓,來到富人之區,還敢口無遮攔,妄言他人詩詞,自然要遭人質疑。
肖逸微笑著搖了搖頭,準備不予理會,徑直離開。誰知一樓大門敞開,竟沖出十幾個壯丁來。
眾壯丁將肖逸團團圍住,道:“打擾他人清凈,論罪當罰?!闭f罷,就要上前來拿人。
這時,卻聽樓上那吟詩之人道:“且慢!”而后對那富家公子道:“此人穿著雖差,但是儀表堂堂,英氣逼人,想來也是我輩中人。他既能贊我詩句,或許腹中果有墨水,何不聽他說道說道。若說的無理,再治他的罪也不遲?!?/p>
那富家公子道:“今日蘇兄是主,曾某是客,就聽蘇兄之言,聽其論道論道。”一擺手,眾家丁登時讓開一條路,“請”肖逸上樓。
ps:此詩作者為白居易。此處盜用,望大家明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