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天脈山越近,才越能感受到天脈山的雄渾巍峨。天脈山自山腰處分出五座山峰,形如人之五指,直插天際。五指內(nèi)風(fēng)云如漩渦般流轉(zhuǎn),彩光四溢、變幻莫測,好似天地之運(yùn)行。
在乞兒的目瞪口呆中,眾道家弟子收起道法,落在山腰之處,恰是五指并攏之地。
眾人行進(jìn)在兩座山峰間的山道上,但見山道兩旁奇花不斷,異草連連,上有蒼翠藏鳥語,下有青石掩蟲鳴,清風(fēng)繞體卸疲倦,異香撲面去憂煩,真?zhèn)€是凡中圣地,人間仙境。
順著山道行了片刻,又踏上一條青石鋪就的石梯,石梯每六階為一組,共十八組。石梯盡頭是一座偌大的山門,由八根巨大的漢白玉石柱支撐,上書“天脈”二字。最外側(cè)的兩個石柱上,一書“天之脊”,一刻“道之源”,雄渾之氣躍然騰空。
過了山門,視野豁然開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寬廣的石橋,橋身兩側(cè)各有十二個石柱,其上皆蹲著一只奇形石獸。橋下有潺潺溪水,清脆悅耳的叮咚聲令人心生平和。
再向前是靈官殿,西側(cè)掛一具三丈高低的金鐘,東面架一座同等規(guī)模的銀鼓,氣派之極。殿外有兩名身著得羅的道童正值清掃,對眾人不聞不問,想必已習(xí)空見慣了。
殿后是一座偌大的廣場,青石為面,白玉作欄,邊角處各佇立著一根高大的漢白玉石柱,柱頂各有一個圓形的晶頭,散發(fā)著柔和的暈光。
單從廣場中走過,就用了半刻鐘的時間,乞兒感覺這一個廣場比他所在的山村大兩倍都不止。
旁邊一名年輕弟子見乞兒驚嘆的表情,便炫耀道:“這是我教布道的道場,每年開場布道時,山外求道的善知識就會擠滿每個角落,連山道上擠的都是人,那場景才叫壯觀呢。”
乞兒訝然點頭,心里卻想道:“擠滿這個廣場得要多少人啊?”
廣場后是寬約十五丈的白玉長階,等高一尺,每一階都一塵不染,光亮如鏡,兩側(cè)白玉護(hù)欄,皆鏤空紋獸,形態(tài)萬千。階梯仍以六階為一組,一路向山上延伸而去。階梯兩旁的觀廟殿堂逐漸多了起來,道童也多了起來,只是不見一個身著月白道袍的道者。
沿著長階向上,一路過了無量觀、玉虛宮,到了三清殿,漸行漸高,腳下已升起了云霧,如真似幻。
而此刻的乞兒對面前雄偉的三清殿早已失去了驚嘆的力氣,只覺得兩腿酸麻,舌燥口干,疲憊已極,只是憑著一股倔強(qiáng)之氣,堅持向上,不肯抱怨分毫。而拋出疲倦之外,他越向上走,心中的疑惑卻是越深,心道:“這地方雖然富麗堂皇,極盡奢華,但是和山下的道衙沒什么區(qū)別,太過庸俗,怎會是仙家住的地方呢?”
乞兒思量間,眾人已繞到了三清殿背后,從一片薄霧中掠過。
剛?cè)腱F中,乞兒只覺得心肺一陣冰涼,原本的疲累瞬時去了大半,頭腦也清晰了許多。沒行幾步就出了薄霧,疲感也隨之消除,乞兒還未來得急為這仙家手段驚訝時,眼前的景色已把他完全震懾住了。
腳下已然沒了路,取而代之的連綿不斷的白云。若非前方隱隱有山體的輪廓,乞兒真以為自己已到了傳說中的九天之上。
乞兒發(fā)愣時,眾人已踏著白云遠(yuǎn)去。靜姝站在乞兒身前一步之外,好似早已預(yù)料了乞兒的反應(yīng),靜候了片刻,才起步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