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的狀況并不好,兵權還沒有完全到手,京都中的情況也還不明朗,現階段最是需要像林海這樣的大儒幫襯。原因很簡單,天下間的讀書人千千萬,林海對大多數讀書人有著極大的影響,要是林海出頭幫襯,自然是百利而無一害。更何況,當年林海獲罪,心明眼亮的人可都看到了成千上萬的學子寫了諫言書。這絕對說明林海的影響力了。
林海是三皇子的老師,不管林海愿意不愿意,這輩子都會被人看作是三皇子一派的,所以按照道理,林海是一定會幫三皇子的。可是五年前,林海因為皇子們爭儲而被牽連流放西北,可以說這件事情和三皇子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可是三皇子并沒有為林海求情,這會不會寒了老臣的心。林海現在不想參與這些,會不會也和這些有關系,關東南心里有些摸不準。可是又一想,三皇子之所以不替自己的老師說話,又何嘗不是變相的保護,流放并不是死刑,還有機會重新來過。像林海這樣心明眼亮的老狐貍怎么可能不明白殿下的意思,還是真的怕了?關東南疑惑了。
一旁的趙晏殊看著關東南的臉色不停變幻,長出一口氣,不知道林老爺子怎么想。
林海回到家中,看到老妻正在縫補那件舊夾襖,心里一陣酸痛。自己的老妻何氏也是大家閨秀,名門望族的女兒,何曾吃過這樣的苦,怪自己,怪自己啊!
何氏看到林海,問道:“怎么這么早回來?”
林海撒謊,道:“今天要抄的書不多。”
“還沒吃飯吧?”何氏接著問,“我去給你做飯去。”何氏挽著袖子出去了。
林海獨自一人坐在屋子里,想自己該何去何從。想了半天,都沒想出個所以然。其實關東南真的是高估了林海,林海就是一個書呆子。讀書,教書還好,當官還真就是不怎么樣,要不然也不可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趨利避害,林海從來就沒明白過。當初就不應該給皇子當老師,給皇子當了老師,也沒有應有的覺悟,這不,犯難了吧。
林海想來想去,想不出個所以然,反而眼皮子打架,困倦了。最后,也沒有等來老妻的那碗面條,伏在桌子上睡著了。
何氏端了碗面條進屋兒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么一副情景。何氏趕忙放下面條,叫醒迷迷糊糊的林海,讓他去炕上睡。林海從善如流,躺在炕上,就那么安安穩穩地睡著了。
何氏看著林海疲憊的臉色,又開始責怪自己昨天鬧得太過。又一想,是不是抄書的主人家給的書太多,林海一時適應不了,才這么累的。想著想著就覺得是如此,趕忙去和兒子商量該怎么辦了。
林瑯玕聽了母親的話,覺得有道理,表示自己可以替父親抄書,減輕父親的勞累。何氏很是欣慰,更覺得對不起兒子。
林海醒來的時候已經是掌燈時分了,看著老妻兒子,心里越發的不好受。聽何氏說兒子要替自己去抄書的時候更是說什么也不同意,甚至發了火。林瑯玕和何氏不明所以,驚訝地看著林海。最后林海忍不住將事情說了出來。
是
由】更多章節請到網址隆重推薦去除廣告全文字小說閱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