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衙過的,小的們仔細伺候著爺,就怕爺不舒坦。還好,那官衙除了小點,剩下一應俱全,也能住的人。”徐福忽然低聲接著道,“爺剛來,總得把正事給捋順了才好,要不然豈不是落人口舌。”
徐老太爺和林瑯玕默然,也就沒再說什么。
“那商人年歲大了,兒孫學識不錯,再不想走商人的路子。他老人家想著落葉歸根,也就回了安徽。原本這園子他沒打算賣,是小的看著爺喜歡,軟磨硬泡給買來的。其實爺說了,那園子即便是在加兩萬兩也值得。”徐福把買那園子前前后后的事都說了一遍。
等到徐福說完了,眾人也開始棄船坐車往園子中去。由于先前吃了不少魚糕魚餅,幾個弟弟都有些困倦,他們靠在丫鬟身上都打著瞌睡,好像有張床就能睡過去。走不到半個時辰,車馬將停,眾人下車下馬就看見滿面笑容,形容漸瘦的徐熹。
“孫兒見過祖父。”徐熹禮儀周到。
徐老太爺看著雙眸透著精神的徐熹,哈哈一笑,頗感欣慰。林氏不敢說話,只好在一旁笑著等候,幾個孩子卻不管不顧,大叫著爹。畢竟兩個月不見,幾個孩子們多少都有些思念。徐熹笑笑,上前抱了最小的歡哥兒,親了又親。歡哥兒癢癢地呵呵直笑,惹的眾人的都跟著笑。
“主子們,快請進。”徐福帶著長安和平安要給眾人引路。
“對對對,祖父舟車勞頓,先安頓下來,歇息片刻。等到了晚上,再訂上等的席面接風洗塵。這園中景色也不急著看,等歇息好了,再好好游賞一番。”徐熹喜氣洋洋。
徐熹自然帶著徐老太爺和林瑯玕由徐福服侍著去了北部,而林氏則帶著孩子們由長安和平安帶著去了所居之地東部。
“夫人,這園子和普通的宅院不同,正房不在園子中軸線上。”長安先開了口,他臉色極好,身板結實,看起來很活潑。
“哦?”林氏有些不大明白。
“這原來的主人修園子就是修個與眾不同,主要是為了看景。這園子西邊都是堆砌的山石,地勢最高,和山景無二;且那邊恰好有不少古木參天,正應了景。中間是開鑿了池水,配著太湖石,恰好是山水之色,想來夫人也見了,那都是活水,那睡蓮前幾日也開了,看著養目。這東邊啊,才是以建筑取勝的庭院之美,一會兒您就看到了,游廊迂回曲折,比京都的宅子不知好了多少倍。”長安顯然是更喜歡這個如畫般的園子。
一旁的平安聽長安說的直皺眉。夫人是京都人,還沒出閣時住的林府和荷花胡同的三進三出的宅院也差不多。長安這么說,不是擺明了下夫人的面子嘛。可惜平安的眼色長安沒看到,不過林氏也不是多心的,她對著精巧的江南園林還有些好奇。
“那老太爺也住在東邊?”林氏接著問道。
“老太爺住在北邊。爺說了老太爺喜歡田園風光,恰好這園子北邊就是竹籬小屋,還有空地可以栽種瓜果時蔬,花房也在北邊,那邊還有竹林應景,環境清幽。”長安笑著道。
林氏笑著點了點頭,回頭吩咐丫鬟婆子抱著孩子們往東邊走。這園子著實大,但靠兩條腿走,確實有些吃力。看來經管整個園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林氏又要忙了。
東邊果然如長安說的那般,曲廊貫穿,依勢曲折,通幽渡壑。接著就是隱藏在樹木花石中的重檐疊樓,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勝。
“今兒個累了,這園子怕是逛不完,先領著去歇息的地方。”林氏原本還想看看狀況,結果景色一重挨著一重,目不暇接。不說是她,就是孩子們也受不了。還有后面搬行李的仆人也都一副虛脫的樣子,想來再不歇息恐怕手中的東西就得砸了。
“再走不遠就到了,就在前面。”長安哪里看不出林氏乏了。
“要不小的帶著姐姐先把瑣碎收拾好,夫人和少爺小姐們就坐這歇歇。正好今兒日頭好,曬曬太陽也舒坦。”平安說的話很熨帖,這讓林氏很滿意。
丹桂和芳草手腳麻利地拿出了軟墊和棉墊,鋪在回廊之中,服侍著林氏和四個孩子歇下。等到林氏和四個孩子松口氣,丹桂和芳草這才在長安的引領下帶著丫鬟婆子和必要的行李繼續向花石建筑中走去。
林氏和四個孩子所坐的回廊恰好對著水塘,碧波粼粼,睡蓮半展,浮萍搖曳,成群的錦鯉或是四處游蕩,或是躲在浮萍之下乘涼。
“這園子果然是精致,樣樣都顯得不俗。”林氏開始擔心園子打理得花功夫,而麗姐兒擔心的則是園子每天的花銷。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