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晚上異常熱鬧,林氏帶著四個孩子幾乎在每個攤子前都有停留。麗姐兒想吃糖丸子,可林氏怕外面的東西不干凈;喜哥兒想要吃菜包子也同樣被林氏拒絕;于是三個孩子不再看小吃攤子而改看其他的攤子。
“娘親,女兒實在是想吃碗豆腐花。”麗姐兒央求林氏。其他的攤子也不過就是水燈,手頭已然有了幾十盞水燈,自然也就沒興趣了。
即便到了夜晚,天氣也還是熱的,這個時候沒有凍糕賣,吃完涼豆花是最好不過的。且廟會也逛了一段時間,麗姐兒有些累,想找個地方歇腳,想來幾個弟弟也都有此意。
林氏躊躇了,想了想還是帶著孩子們去了食肆,那里干凈些,林氏看著樣子放心。
豆腐花分甜咸兩種。除了麗姐兒要了份多加蔥和香菜,辣椒的咸豆腐花,三個弟弟要的都是甜豆腐花,分別是豆沙,糖玫瑰和甜冬瓜糖拌的。
四個孩子都吃的開懷,唯有林氏一口沒動,只在一旁看著。
“那家的水燈又出來了。”喜哥兒趴著窗子上道。
這家食肆不小,林氏和孩子們坐在二樓靠窗的地方,外面的攤子居高臨下,一覽無余。
“我的小祖宗,您可小心著點。”冰兒即便是在一旁護著,也怕有個閃失。
“我們買水燈的那家?”麗姐兒吃完了豆腐花與喜哥兒說話。
“嗯,樣子還和我們白天買的不同呢。娘親,我能不能再買一盞,那家的小老虎做的真好看。”喜哥兒轉過頭對著林氏道。
“好!”林氏從來對孩子都是有求必應。
一行人吃過了東西出了食肆又到了水燈攤子前。不得不說,那少年的水燈攤子火爆,攤子前擠滿了人,都是帶著孩子的大人。
“這位攤主手藝真不錯,那盞繪著茶花的燈籠真漂亮。”麗姐兒對著林氏道。
林氏點點頭。那水燈果真漂亮,外面畫著的茶花正是名品十八學士,顏色鮮艷,格外清雅。
其實水燈本身制作工藝并沒有什么可圈可點之處,而是那燈籠上的圖案,或是花鳥,或是人物都惟妙惟肖,好似真的一般,且顏色清雅,很是精致。
“有這樣的畫技,小小年紀很是不易。”林氏看著那少年攤主對著麗姐兒道。
“在女兒看來,這攤主未必是執筆之人,倒像是出自那位老先生之手。”麗姐兒對著林氏道。
在水燈攤子招攬生意,收錢找錢的已經不再只是那少年了,還多了一位滿身補丁卻衣衫整潔的五旬老先生。那老先生滿臉笑容,謙卑卻不諂媚。水燈要是有零頭,他就抹了零頭再賣。
林氏點頭,算是默認了麗姐兒說的話。
“娘,我想要那個畫著小鴨子的!”樂哥兒叫著道。
“好好好!”林氏那芳草帶著兩個婆子和兩個小廝去擠。那家燈籠攤子生意太好,人多的很,林氏自然不讓孩子們太靠近,就怕出事。
“還有我呢,我要那盞畫著馬的!”歡哥兒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