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正有兩個月的假期,李濤決定去一趟青城山,上次武林大會時候,他從虛微道長哪里得知了華夏的修煉者情況,趁著這個假期,他想多了解一下。
青城山為華夏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
位于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倉山”,又名“丈人山”。因全山有彌座山峰,諸峰環繞狀如城廓,山上樹木茂盛,終年青翠,故名青城。
曲徑通幽,青城后山,一座破落道觀坐落在一偏僻的半山林木之中。
道觀門口進去,是一院落。院落里古松參天,古松之下,一位發須皆白的老道正躺在一藤椅上,輕輕搖晃著,眼睛半閉半合,好似半睡半醒。但若有人仔細觀看,或可發現那本應該渾濁的半瞇眼睛里偶有銳光閃過,竟是如劍一般的鋒利,偶有山中松鼠爬過,被那如劍般銳光一掃,頓時根根松毛立起,然后倏地一下跑得不見蹤影。
道觀外看破落,院落后面卻有鵝卵石鋪就的小路彎彎曲曲,兩邊竹林青翠,竟是別有洞天,那竹林曲徑一直通到一間古樸木屋,隱隱有藥材的清香,還有飽經歲月滄桑的嘆息聲從里面飄出來。
木屋中,虛微道長恭謹地坐在一位老道的身后。
老道面容枯瘦,臉上的皺紋如同古松開裂的樹皮,露在袖袍外的雙手如同枯干的樹枝。老道此時正端坐在一丹爐前面,一手拿著一把渾體都是翠玉制成的扇子,一手拿著一些不知名的藥材,面露難以抉擇的表情。
丹爐之下有柴火在燒著,把大半個丹爐燒得通紅如火。
“唉!”
過了許久,老道長長嘆了一口氣,把手中的扇子還有藥材往地上輕輕一放,然后站了起來。
“師父。”
虛微道長見老道站起來,也急忙跟著站起來,然后小心翼翼地叫了一聲。
“自古七十古來稀,為師已經活了一百一十八歲,照理來說應當知足了,只是到了坤級門檻,卻不得入,終是遺憾啊。”老道信步走到門外,仰天嘆息道。
“師父,不是還有藥材嗎?為何又不煉了?”虛微道長小聲道。
“煉了又如何?不過又是徒費珍貴藥材,還不如趁早作罷,留給你們一些,或許時過境遷,你們有機緣找到完整的丹方又或者遇到高人,煉成了這破空丹也不一定。”老道說道。
“天師道、茅山派等教派不也有些煉丹前輩嗎?不若把他們請過來,或許合眾人之力可煉成丹藥也不一定。”虛微道長不死心地道。
他知道師父洞空道長已是一百十八歲高齡,換成普通人早已作古。他能到今日還健在主要是常年修煉,境界以至巽頂峰之故。但饒是如此,隨著年事漸長,生機卻漸漸枯萎,已到了油燈枯盡之時,若不能煉成破空丹,借丹力突破到坤級,終究還是難逃一死。
“你能想到,為師難道會想不到嗎?只是自從四百年前大劫之后,大道中落,天地靈氣貧乏,各派人才調零,道法失傳。認識的道友中,他們也無非跟為師差不多,卻是幫不上忙。”洞空道長感嘆道,聲音回蕩在幽幽竹林之中,顯得越發滄桑蒼老。
虛微道長知道師父所言不假,如今大道中落,道法失傳,真正修行的人數已是少得可憐,更別說堪比他師父的得道高人了。這也是上次武林大會,虛微道長等人知道李濤竟然也是同道中人之后,便立馬把他弓為知己之故。
“說起認識的道友,弟子倒是想起了一人,這人是弟子上次去參加武林大會認識的。人雖年輕,卻是一位有道之士。醫術很是高明,弟子自嘆遠不如他,而且大會期間他還曾拿出一瓶藥水,那藥水乃是以天地元氣入藥制成的,說不定他在煉丹方面會有獨到的見解。”虛微道長心中突然一動,想起了李濤。
丹藥也是藥,而且還是直指人生命之源的特殊之藥,故一名懂得煉丹之術的修士往往也是醫術高明之士。
虛微道長是洞明的大弟子,一身道法、醫術盡得他真傳。他竟然說自己醫術遠不如李濤,又說李濤曾以天地元氣入藥,饒是洞空心境早已達古井不波之境,聞言還是忍不住動容道:“那人醫術果真比你高很多,又曾以天地元氣入藥?”
“是的師父,那人名叫李濤,乃一隱于世俗的散修,弟子曾跟他探討過醫術,自認遠不如他。至于那藥水,當時天師道的馬自悠還想花重金購買藥方,后來知道原來是以天地元氣入藥,這才無奈作罷。”虛微道長回道。
“若真是如此,倒不妨邀他來青城一游。如今同道中人日漸稀少,不管他是否能助為師一臂之力,若有機會結交,并坐在一起探討一番天道也不失為人生一大快事。”洞空道長撫摸著白須緩緩道,眼中燃起一絲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