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看完了試驗數據后,迅速地找到問題所在,并說道。
隨后,工程師們迅速將六組超導儲能環改造成蜂巢結構,就像殲-35的隱身涂層接縫那樣精密咬合。
突然,警報器尖銳嘶鳴,大屏幕監控畫面中的彈射軌道冒出虛擬煙霧。
“能量過載!”
年輕工程師的驚呼聲被淹沒在設備嗡鳴中。
彭林卻盯著炸裂的波形圖笑了,這分明是當年“山城號”主炮首次齊射時的故障重現。
他立即開始親自帶隊解決相應的問題。
凌晨三點,改造后的彈射器開始極限測試。
脈沖電源組迸發的藍紫色電弧將整個實驗室照得如同極晝,10噸配重塊在03秒內被加速到180節,軌道摩擦產生的等離子體在稀土涂層表面形成詭異的紫色光暈!
“成功了!”
“能量轉換效率91,遠超蒸汽彈射器的60。”
所有人為這一實驗數據驚喜不已!
更驚人的是控制終端顯示的”峰值功率曲線”,竟與三年前“山城號”擊沉靶艦的那次完美齊射完全吻合。
在使用“山城號”巡洋艦上的技術后,此次在“魯山號”航空母艦的電磁彈射器上的研發過程異常的順利!
經過一次次的先進技術研發,龍國軍工設計和工程師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研發技術經驗!
觸類旁通之下,只會有更多地技術成果被不斷的轉化出來!
窗外,渤海初升的朝陽正將第一縷金光灑向船塢中那具鋼鐵巨獸的輪廓,“魯山號”的飛行甲板上,電磁彈射器的安裝槽已預留完畢!
……………………
北方重工業基地,沈飛艦載機研發中心。
清晨的機庫被氙氣探照燈照得雪亮,三架不同構型的殲-35原型機如同暗夜中的幽靈,靜默地停放在電磁屏蔽區內。
沈飛的航空工程師為了追趕“魯山號”航空母艦的建造進度,同樣不眠不休奮斗了一夜!
對于航空母艦來說,艦載機是其戰斗力的絕對體現,不可或缺!
雖然“魯山號”航空母艦在建造完成后可以臨時使用殲-35進行替代,但是搭配艦載隱身四代戰機卻才是其最強完全體!
沈飛不想拖慢整個項目的進度,所以一直在加班加點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