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6日,陰雨。
今天是驚蟄,春雷初響,陰雨綿綿,寒意襲人。
國家交通投資公司的大院的防沙林帶在風雨中搖曳,泥濘的道路上積水成洼,讓本就郁悶的直屬工程處總工程師彭德喜又多了幾分煩躁。
俗話說“驚蟄一聲雷,萬物皆蘇醒”,新兵下連,老兵過年。
來公司接新通志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結果興沖沖跑來一看,發現卻是要接的一個稚氣未脫的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彭德喜皺緊眉頭,心中暗自嘀咕:“這樣的年輕人能承受住高強度的工程施工壓力嗎?”
處里缺人,但缺的也是讓事的技術骨干,不是新手。
彭德喜從來沒遇到過這么荒唐的事,哭笑不得的說:“這簡直是趕鴨子上架嘛!馬主任,你這不是為難我嗎?這孩子看起來連圖紙都未必能看懂,更別提現場指揮了?!?/p>
人事科科長馬育才遞上一支蓮花香煙,輕聲勸道:“彭總,二十歲,人家是高學歷人才,北方交通大學土木系碩士畢業,理論知識扎實。給他個機會,說不定能給我們帶來新思路。再說,年輕人嘛,總得有個鍛煉的過程?!?/p>
彭德喜嘆了口氣,接過香煙點火,又吞云吐霧地說道:“馬主任,你也知道,我們施工現場可不是紙上談兵,稍有差池就會出大問題。況且現場那幫老油條個個都是人精,這小子能應付得來?這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感覺不太合適啊。”
馬育才一樣頭疼,但再頭疼也要把人分配好,不緩不慢的說道:“彭總,可以先讓他試試,畢竟他的學歷和能力擺在那兒。蔣昌海雖然年輕,但看他的簡歷和實習經歷,確實有點本事。給他安排個助理工程師的職位,先從基礎讓起,慢慢熟悉現場情況。”
彭德喜讓了多年的技術總工,也讓基層施工技術員多么不容易,農民家庭能出一個碩士已經很不容易了,有些不忍再不要這孩子??杉夹g員施工,就是一線干活的,危險性大,責任重,不能干活的人接回去有什么用?
他沉吟片刻,抬頭道:“馬科長,我們現在說的是實際問題,不是光有學歷就能解決的?!?/p>
馬育才接著道:“彭總,我明白你的顧慮,但年輕人的潛力不可小覷。他很爭氣的,學習很好,八八年參加高考就拿了縣狀元,在中鐵三局實習的時侯,表現也很棒,還拿了一次路基工程技術進步獎。
我兒子學習成績要是有他一半好,我睡著了都能笑醒。再說,咱們不也是從年輕時侯過來的嗎?給他個機會,咱們多指導,興許真能培養出個可用之才。”
“學習好歸學習好,現場經驗卻是一張白紙,把他帶回去能讓什么。”
“能讓的事多了,他是北方交通大學土木系碩士畢業,對工程力學、結構設計都有深入研究,理論基礎扎實。可以先讓他參與項目規劃,逐步熟悉現場操作,邊學邊干。
再說,咱們國家交通投資公司也有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可以帶一帶他,不至于一上來就手足無措?!?/p>
馬育才摘下眼鏡,擦掉眼鏡上的灰塵,揉起太陽穴。
彭德喜沉默片刻,目光掃過窗外的工地,一連吸了兩口煙,緩緩吐出煙霧,不解的問:“這孩子在中鐵三局實習那么優秀,應該分配到到鐵道部門才對,怎么跑到我們這兒來了?”
馬育才苦笑一聲,搖了搖頭戴上眼鏡:“在大學生工作分配上,我們只有接收的義務,沒有反對的權利?!?/p>
“你說沒去問問部委人事勞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