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壯以前是懶的出名,現在跟著進山了打獵手藝卻不成,卻愿意跟著一道混,回去也能分點小家伙,手腳也勤快,做飯的柴火都是他撿,飯后滅火也是他來。
因此,經常進山打獵的人雖知道他心思,也愿意帶著,連帶的風評竟然有所改善。
馬驢子心里不屑,面上卻是唯唯諾諾應著。
洗過手正坐在屋檐下杌子上等著吃飯的馬大壯打了個噴嚏,見小兒女你擠我我擠你坐在門檻上,催道:“去灶房看看熟了沒?”
馬氏搟的面條,給丈夫干拌了一大碗,配菜就是煮的野菜,婆婆丁、薺薺菜、水芹菜混著一鍋煮,和面條一起撈入碗,碗底早就放了一大勺臊子和鹽醋。
面、菜入碗,趁著熱乎勁兒攪拌,葷油裹著面條,看著就香。
見女兒進屋,道:“給你爹端去,來了咱們就吃。”
趁著女兒給丈夫端飯的功夫,她又往灶臺上的碗里撈面,大兒子和女兒分一碗,她和三個小兒子分吃一碗,吃過面就喝面湯。
鍋里面湯稠糊糊,看著跟面糊沒區別,稍稍放點糖就甜滋滋,既是溜縫,又能解渴。
馬大壯吃完來舀面湯,見馬氏帶著孩子坐在灶房吃,小兒子碗比頭大,里面卻只一碗底的面,道:“往后飯做夠,今年我多拾掇地里,阿蒼再進山我都跟著。”小野物肉自家吃,留著皮子賣錢買糧,加著地里收成,冬天也不用太擔心。
馬氏給小兒子碗里挑了幾根面,待人快出門時才“嗯”了一聲。
馬有金聽著他娘哽咽,端碗湊到弟弟們面前,“娘,你自個吃,我的分給弟弟,今天沒干啥沒感覺餓呢!”
馬氏眼眶唰一下徹底紅了,低著頭笑道:“吃你的,娘也夠,今兒搟面多和了半碗。”
她也算熬出來了,雖然丈夫打獵依然不成,可能想著主動進山,也知道體諒她和孩子們了!
馬氏在感動自己,隔壁謝燁和柏翠卻是歡樂的不成。
兩人將方氏送的兔肉剁成肉沫,和著嫩嫩的柳蒿芽做了餡兒,午飯當即改成了兔肉柳蒿芽餡兒餃子。
剩下的餡兒還多,柏翠顧不上吃飯,先和了發面,傍晚蒸了一大鍋包子。
柏蒼踏著最后一抹余暉,循著香味回來了。
此時,柏翠正坐在小飯桌前吃著包子念叨著弟弟不在,這等美味吃不到了,結果院門前接二連三有小孩子匆匆跑過。
不一時,便聽人在路上喊“進山的人回來了”、“快快,進山的人回來了”……
柏翠將剩下的一口包子塞嘴里,鼓著嘴巴起身出門,見大家都往后山的路上涌,驚喜道:“大哥二哥和阿錚他們回來了,我去接。”
謝燁從門框探頭看了一眼,起身就著才剛盛完疙瘩湯還沒來得及洗的小鐵鍋重新燒水,準備給出山的三人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