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他們的能力,想要干預一下還是輕輕松松的,可現在這件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還有很多人準備給他們潑臟水,刑部和都察院、大理寺都不可能在這種時候幫他們拖延時間。
“陛下,此事不好處理啊。”
沉默了片刻后,劉健才開口說道:“這件事已經鬧得滿城風雨,若是強行壓下去,恐怕難以服眾。”
“劉愛卿,這件事是你們搞出來的,你們自己解決吧。”
聞言,朱厚照淡淡道:“若是你們實在搞不定,那朕就讓劉瑾他們去解決。”
“陛下放心,臣等必定解決此事。”
聽到朱厚照的話,劉健三人連忙應道,要是讓劉瑾去解決,那肯定要死不少人,畢竟劉瑾不比他們,劉瑾做事可沒有那么多講究。
更重要的是,一旦讓劉瑾來的話,那么劉瑾就很有可能會借機發展自己在朝堂上的勢力,到時候更麻煩。
朱厚照不耐煩地擺了擺手道:“下去吧。”
“臣等告退。”
看到朱厚照臉上的不耐煩,劉健三人連忙行禮道,然后緩緩退了下去。
看著劉健三人離去的身影,朱厚照眼睛微瞇,經過這幾個月的了解,他也徹底了解了朝廷的運作規則,文官集團的權力雖然很大,連勛貴們該有的兵權都被文官們奪走了。
不過文官集團也有一個很致命的問題,那就是群龍無首,按照文官集團的正常權力布局,是內閣和六部尚書、都察院共同執掌所有權力,雖說內閣和兵部、戶部、吏部這三部尚書的權力會更大一些,不過總歸是平等的。
但文官集團也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容易抱團,一旦有外部勢力想要分走他們的權力,這些文官便會自動抱團,共同對抗敵人。
無論是劉瑾,還是后面的魏忠賢,都是因為想要奪取文官集團的權力,才會引來文官集團的集體反擊,現在他想要改變這個局面,那就絕對不能跟歷史上的朱厚照一樣,推劉瑾他們去跟文官打擂臺。
在他看來,這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因為文官最根本的倚仗是治理權,無論哪個皇帝上臺都需要文官去治理天下,而想要文官去治理天下,那就需要放權給文官。
朱元璋明明已經廢除了丞相,可宣宗不還是將內閣這個權力更大的怪胎搞了出來,所以想要徹底限制文官的權力是不可能的,除非他能夠搞出另外一套治理體系。
不過這樣一來又會陷入另一個死局,那就是這個新的治理體系要不要放權,放了權,那這個新的治理體系和文官集團有什么區別。
至于搞兩黨分治,那結局只會更慘,因為兩黨分治和明末黨爭其實沒有任何區別,在國家勢力擴張的時候,大家都有足夠的利益可分,那自然是相安無事。
可人性都是貪婪的,有了一就想要二,一旦到了國力衰弱,無法繼續擴張的時候,那為了利益,絕對連狗腦子都給打出來,等到那時候,就不是皇帝落水了,而是直接成為唐末藩鎮了。
所以想要改變這個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將一部分官員拉到他的陣營中,也不需要很多,只需要將言官和兵部、戶部的一部分官員拉入他的陣營,徹底控制住兵權,那么文官們就是斗到頭破血流也不會傷到他一根汗毛。
至于派宦官跟文官斗,那是最愚蠢的,因為文官內部本來不團結,結果你非要給他們創造一個共同的敵人,那么文官不斗你斗誰。
宦官最正確的用法是用來拉偏架和背鍋的,而不是用來正面跟文官斗的,就像現在這樣,他躺平了,劉瑾他們不動了,那文官們就該起內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