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什么理由禁寧王的兵權?”
聞言,朱厚照皺眉道:“況且寧王豢養的三萬家丁才是最大的問題。”
想要禁一個藩王的護衛兵權,難度倒是不大,畢竟那些藩王在封地無法無天,要找理由再容易不過了,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朱宸濠豢養的那些家丁。
聽到朱厚照的話,李東陽搖了搖頭道:“陛下,太祖陛下和太宗陛下并沒有立下這方面律法,恐怕很難限制藩王豢養家丁的規模。”
聽到這話,朱厚照眉頭微皺,因為李東陽話里的意思很明顯,他沒有朱元璋和朱棣的威望,就別折騰這種事情了,寧王又沒造反,干嘛跟寧王過不去。
對于李東陽的話,他也是相當贊同的,如果寧王朱宸濠沒有造反,他肯定不會理對方,但知道對方會在正德十四年起兵造反,那他就不能置之不理了。
雖然這次叛亂只維持了四十三天,但造成的影響并不小,因為寧王朱宸濠是從鄱陽湖直入江南的,所以導致江南亂了好幾個月。
更重要的是,這種家丁兵的制度也是大明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這種家丁兵的制度,到了明朝末年,邊軍已經成了將領的私兵。
比如嘉靖后期的大將李成梁,他麾下的家丁便達到了三千多人,作為家主的李成梁自然會為自己的家丁謀劃更多的福利,按照史書上的記載,李成梁麾下這些家丁的糧餉是普通衛所兵的兩到三倍,兵器鎧甲更是一應俱全。
但朝廷給邊軍的糧餉是固定的,那李成梁麾下那些家丁的糧餉從何而來就可想而知了,而且這些家丁兵因為從家主那里得到了利益,自然對家主唯命是從,連皇帝的命令都調動不了這些家丁兵。
這樣一來,明末的皇帝就陷入了一個死局,普通的衛所兵因為糧餉被克扣,要么怨聲載道,要么落草為寇,而這些家丁兵又只聽家主的命令,導致明末的皇帝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兵權的控制。
按照史書記載,明末將領左良玉就是家丁兵的集大成者,當時左良玉麾下只有五萬人,但他的家丁卻足足占了七成,所以左良玉對麾下的軍隊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憑借著這支家丁兵,左良玉一路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成為明末最大的軍閥,等到南明弘光朝廷時期,左良玉麾下已經匯聚了八十萬大軍,統領了弘光朝廷大部分兵馬。
當時滿清已經開始南下,按道理來說,左良玉應該率軍北上,抗擊滿清,結果左良玉為了奪權,竟然率軍以“清君側”的名義發起內戰,導致滿清趁虛而入,直接滅了弘光朝廷,徹底斷絕了漢人最后一絲反抗之力。
現在這種家丁兵剛剛出現苗頭,他自然要想辦法將這個苗頭掐死在萌芽之中,他只是想躺平,又不是想看著滿清再次入主中原。
“陛下,不知您可有更好的辦法?”
見朱厚照久久沒有說話,李東陽再次開口問道。
“就依愛卿的建議吧。”
聽到李東陽的聲音,朱厚照瞬間回過神來,隨后擺了擺手道,這家丁兵的出現,歸根到底是衛所制度的崩潰,衛所兵沒了戰力,面對各種叛亂,衛所兵根本沒有辦法平叛,因此皇帝只能讓手下的人自己去折騰。
所以想要解決家丁兵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改革軍隊,不過這個得慢慢來,不能操之過急,因為改革軍隊會觸及很多人的利益,要是太急的話,那他很容易就會被溶于水。
況且他最大的愿望是躺平,而不是去跟那些人勾心斗角,所以就算真的要改革軍隊,他也只會推幾個人上前臺,而不是自己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