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嫁到于家開始,她就已經(jīng)和娘家斬斷了一切聯(lián)系,從此以后她的家就只有于家,所以就算在于家受了什么委屈,她也沒有地方可以哭訴。
幸好她的丈夫是個很好的人,待她很好,在婆婆刁難她的時候也向著她,并沒有因為她接連生了兩個女兒而對她擺臉色,反而很是心疼愛護她。
在這個家里唯一不順心的地方就是婆母,總是因為她生了個女兒找她的茬,但現(xiàn)在這唯一不順心的地方也不存在了。
李來弟很知足,她覺得自己現(xiàn)在的日子過得很好,婆母友善,丈夫愛護,活潑的大女兒,可愛的福寶小女兒,家里的日子也越過越好,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會再有饑餓的時候,這樣的日子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許多人羨慕她都羨慕不過來。
只是想到遠(yuǎn)在千里之外的親生母親,李來弟心里還是有遺憾,不知道母親怎么樣了,過得好不好,是不是還活著……
有新的農(nóng)具了
大中午的一家子人熱熱鬧鬧,開開心心的吃了一頓餃子,還是白面肉餡兒的,這是在他們?nèi)兆舆^得好的時候都沒有過的,也只有于大林和于二林在小時候有幸嘗到過兩回,時隔多年再次嘗到,竟然有種感動到流淚的感覺。
苦夏跟他們拍著xiong脯保證說,以后一定會天天吃上白面餃子,一直吃到他們不愛吃為止!
于大林他們都跟著笑,心里倒沒當(dāng)真,只覺得是娘在安慰他們,他們也在心里這么真切的期盼,盼著總有一天他們能過上連吃白面餃子都能吃膩的生活!
然而肯定不是現(xiàn)在,目前他們只想著紅谷子能豐收,這樣他們便再也不用擔(dān)心挨餓。
下午苦夏沒有先去自己家的地開荒,而是去了王家村村民們集體種植的那一塊地,看看藜麥生長情況如何,看看村民們在種植的時候有沒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見藜麥苗長得雖然比她家的差了一點,但依舊長勢喜人,這才放下心來。
這些村民們都是老農(nóng)民了,根本不用苦夏過多擔(dān)心,只是囑咐他們千萬不要給藜麥澆水太多,這藜麥就是抗旱的,要是澆太多的水,反而不好。
村子里凡是有勞動力的,都對藜麥格外照顧,村長組織村民們,讓他們按照各自的時間分好組,排好時間表來照顧田地,什么時候和誰一起澆水,什么時候一起除草一起施肥,這都是有安排的。
反正他們王家村絕對不可能有白白吃飯的,就連六七十的老人能挪上兩步也要過來在麥田周圍拔一拔好不容易冒出來的草尖尖。
這種大熱的天長出來的草屬是很少,所以在王家村里能有這么一大片綠油油的地方非常的顯眼,老村長早就考慮到這一點,特意把這一片田地放在一處隱蔽的地方。
這么一大片綠色,在那些已經(jīng)餓瘋了的災(zāi)民眼里,那可就是食物!
他們有時比蝗蟲還要可怕,撲上來根本就不管這些草葉子吃了會怎么樣,只想填補此時的饑餓。
至于村子里的幾戶老賴,村長可不是什么救苦救難的活菩薩,他不強迫人家,他們自己想餓著,那就讓他們餓著去唄,別想白白從他這拿走一粒糧食。
這些糧食都是那些積極參與勞動的人辛辛苦苦一粒一粒種出來的,不可能白白便宜了別人,不然這些鄉(xiāng)親們的心可就涼了。
苦夏在翻地的時候,又把自己要打造新農(nóng)具的事情提上日程,因為她手里的鋤頭徹底報廢,其他人的也差不多都是這種情況。
村里有個木匠,苦夏找到木匠跟他嘰里呱啦的一頓交談,并給了他半袋小米作為報酬。
木匠都是懂這些的,在聽苦夏講過風(fēng)箱的原理以及樣貌結(jié)構(gòu)之后,很快就給苦夏做出一個她印象中的風(fēng)箱來!
苦夏帶著風(fēng)箱徒步走到縣里,王家村里沒有鐵匠,據(jù)她所知,臨近的幾座村子同樣沒有,要想打鐵,必須得去縣里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