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佐堅持道:“陛下,朝廷規制不可違,若不免去臣御史大夫一職,臣不能入中書。”
“好吧,便依愛卿之言。”
李宗本沒有再勉強,順勢問道:“那在愛卿看來,何人可領御史臺?”
許佐顯然已經思考過這個問題,當下毫不遲疑地說道:“稟陛下,臣舉薦原淮州刺史姚崇。”
李宗本沉吟不語。
去年春天姚崇卸任淮州刺史,由吏部左侍郎宋琬接任,李宗本便趁這個機會將自己的親信瞿弘毅提拔為吏部左侍郎,在李適之身邊安排一顆釘子。
姚崇回京后沒有合適的實職,便只領著殿閣學士之銜備咨待詔,以他的資歷領銜御史臺倒也沒有問題。
李宗本原先打算將瞿弘毅提拔為御史大夫,如果能完全掌握這個監察百官的衙門,他對朝堂的掌控力會進一步加強,一如當年許佐為先帝提供的助力,與此同時瞿弘毅讓出左侍郎的位置,可以稍稍彌補李適之在京察風波中遭受的打擊。
李適之這段時間格外低調,李宗本不希望這位吏部尚書一蹶不振。
但是他必須尊重許佐的意見,而且姚崇做過封疆大吏,論資歷遠勝瞿弘毅。
一念及此,李宗本對薛南亭問道:“薛相意下如何?”
薛南亭簡單直接地應道:“回陛下,臣無異議。”
李宗本微微頷首,又看向其余幾位重臣,見他們都沒有開口,便溫言道:“朕相信許卿家的眼光,授姚崇為御史大夫,中書代為擬旨。”
薛南亭拱手道:“臣領旨。”
“陛下,臣還有一事啟奏。”
許佐中氣十足的聲音再度響起。
一直沉默的李適之眼簾微動,一縷不詳的預感在他心頭涌現。
李宗本道:“說來。”
許佐懇切地說道:“陛下,臣這兩年遠在定州,對于朝中一些事情本想進諫,然而山高水長往來艱難,恐文字無法秉明真意,故而一直沒有上奏。既然陛下召臣回京,臣當盡忠直言,還祈陛下見諒。”
李宗本的心情略微有些不自然。
原本一個經常規勸他的左相就讓他頭疼,如今調回來一個右相更是世人皆知的忠耿之臣,他可以預見將來自己身為天子的窘境,甚至有些懷念鐘乘在的時候,起碼鐘乘極少犯顏直諫,還會幫他拉著薛南亭。
若不是為了更好地制衡陸沉,同時又擔心許佐被陸沉的花言巧語蒙騙,李宗本肯定想讓李適之升任右相。
事已至此,他只能勉強笑道:“愛卿直說便是。”
許佐道:“陛下,吏部掌文選、勛封、考課之政,翰林院則是朝廷儲才之所,二者皆有遴選賢能之責。國朝凡百七十年,從未有過吏部尚書兼任翰林學士之先例。當初李相因年老體衰乞骸骨,鐘大人升任右相,吏部需要能臣統領,陛下讓李大人身兼二職,乃一時應急之策,并無不可。然則時間過去將近一年,此事豈可成為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