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讓他知道天子的提議被郭從義和王晏等人阻止,所謂新仇舊恨一起算,多半會鬧得不可收拾。
最重要的是郭王等人沒有合適的理由去反對,否則肯定要爭一爭。
故此,幾位軍方巨擘無論是否無奈,只能認可天子的提議。
李端心中長舒了一口氣,強烈的疲憊瞬間涌上心頭,但他仍然堅持著說道:“關于三座京營的籌建,樞密院需在五天之內擬定詳細的章程呈遞御前?!?/p>
郭從義躬身應道:“臣遵旨。”
李端左手撐著龍椅的扶手,略顯艱難地站起來,沒人知道此刻他已是滿身冷汗,既有心力交瘁之故,又有身體病痛之因。
文武百官此刻滿腦子都是今天這場朝會的內容,正在暗暗盤算著各方面的利益得失,因此幾乎沒人注意到天子的狀況。
唯有刑部侍郎李適之站在人群之中,悄然注視著天子的動作,看到天子已經快要遮掩不住的疲乏和委頓,他平靜的眼神中閃過一抹冰寒的冷意。
天子轉入后宮,大太監呂師周的嗓音響徹殿內。
“退朝!”
……
南安侯府。
一隊禁軍護送著宣旨太監到來,他們做的
【老去憑誰說】
皇宮,文德殿東暖閣。
此處是天子的御書房,也是他平日里召見心腹重臣的地方。
李端坐在御案之后,望著前方肅立的三位武勛,表情顯得十分溫和。
京軍南衙改制成為三座京營,從李景達調任定州都督開始,李端用幾個月的時間逐步推進,終于打破了南衙原先一潭死水的局面。
雖然不能說如今的三座京營會不打折扣地執行他這位天子的命令,但是相比之前的狀況已經強出很多,至少他擁有更加寬松的余地去進行調整。
李端的目光從三人面上逐一望過去。
站在最左邊的便是金吾大營行軍主帥陸沉,站在右邊的則是武威大營永定侯張旭。
其人時年四十九歲,氣質沉穩頗有儒將之風。
張旭和其他大多數武勛不同,他本是進士文臣出身,后來因為種種機緣進入京軍為將,又被授予太平州大都督,屬于大齊朝堂上頗為罕見的文武兼修,在兩邊都有一定的威望。
前年他因為身體欠佳不得不回京城休養,等到康復時朝堂上已經沒有適合他的職位,故而一直賦閑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