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靈符又看向滿面感慨的李道彥,微笑道:“明達公,近來可好?”
李道彥連聲道:“好,好,有勞國公記掛。”
韓靈符看了一眼仍舊跪在地上的重臣們,輕嘆一聲道:“諸位大人,老朽自從七年前乞骸骨,便打定主意不再涉足朝堂。老朽亦知,諸位皆是忠心耿耿的重臣,論理不該老朽來多嘴朝中大事。只不過……陛下,能否先讓他們起來說話?”
李端頷首道:“韓公開口,自無不可。眾位愛卿都平身吧。”
“謝陛下。”
樞密使郭從義第一個站起來,其他人紛紛起身。
韓靈符扶著陸沉的手臂,往側前方走了兩步,來到郭從義身前。
堂堂樞密使躬身垂首,見禮道:“末將拜見國公爺!”
當年郭從義能從一介廂軍都指揮使進入大齊軍方中樞,除了他本身是江南大族出身,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韓靈符的提攜。
其實不光他一人如此,王晏、劉守光和李景達等軍方大人物,或多或少都受過韓靈符的恩惠。
時光倥傯,當年的晚輩已經成為大齊的中流砥柱,在軍中各有一大批擁躉,而曾經和李道彥并稱江南雙壁的韓靈符垂垂老矣,除了家中那點親兵之外,在軍中再無嫡系勢力。
當年的恩情還有多少人記得?
韓靈符望著面前恭敬的樞密使,緩緩道:“郭樞密,老朽乃是將死之人,有些話可能沒什么道理,你且姑妄聽之。”
郭從義汗顏道:“國公爺此言讓末將無地自容,還請國公爺直言吩咐。”
韓靈符蒼老的面龐上浮現一抹淺淡的笑意,道:“關于京軍改制一事,陛下前幾日派人相問,老朽仔細想過,其實這是一件好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個道理相信你們都能明白,一味故步自封只會造成沉疴痼疾的結果。”
郭從義頷首道:“國公爺所言極是。”
韓靈符又看向王晏說道:“上將軍,老朽明白你的顧慮,但是你也該替陛下考慮一番。不光這兩年的北伐之戰,在過去那些年的邊疆沖突當中,京軍的表現確實不盡如人意。如今陛下有這樣的規劃,又有邊軍將士入京的契機,不妨稍作調整以觀后效。”
王晏心中一嘆,垂首道:“是。”
其實韓靈符說的這些道理不重要,關鍵在于他今天拖著老邁的身軀入宮,用他積攢了大半輩子的香火情幫項。
無論郭從義還是王晏,他們當然可以繼續堅持硬頂,但是這件事傳出去之后,他們在京軍將士心目中的威望將會受到致命的打擊。
從古至今,忘恩負義之輩自然會被人戳脊梁骨。
今日之后,如果韓靈符再向他們提出過分的要求,他們便有理由拒絕。
但是今天不行。
實際上在李端請動韓靈符入宮的時候,京軍改制便已成為定局。
殿內重臣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尤其是郭從義和王晏低頭之后,其他人便沒有繼續做無用功。
韓靈符又看向李道彥說道:“明達公意下如何?”
在韓靈符入宮之前,李道彥一直在思考天子的決策。
陸沉先前所提之中下級軍官調換,這對京軍的未來的確有長遠的影響,但這是一門水磨工夫,短時間內不會造成特別明顯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