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璨捏了捏眉心,倦意涌上心頭,便揮手道:“那便散了吧。”
一場短暫的朝會就此結束,沒人注意到一名太監悄悄來到宮門附近,對某個禁軍將領耳語一番,隨即朝會上發生的事情很快便傳到卓園。
蕭軍一五一十地復述著,從陳景堂的痛訴到最后王安的決斷,沒有任何遺漏。
慶聿懷瑾坐在窗前,凝望著庭院中的碧綠之景,片刻后問道:“你怎么看待此事?”
蕭軍回道:“殿下,王相的處置不過不失,其實最好還是將郭義江明正典刑,畢竟他執刃sharen之事證據確鑿。但是考慮到郭言履任樞密副使不久,急需在朝堂和軍中建立威望,這般處置倒也能說得過去,就怕陳景堂心中憤恨難以消解,此人終究還是有一些影響力。”
慶聿懷瑾輕聲道:“我問的不是朝中重臣的反應,而是昨晚發生在雪凝館的命案。”
蕭軍道:“殿下,昨夜得知此事后,我們的人便已經查清原委。陳啟福和郭義江都接到雪凝館的請帖,而且他們以前也曾多次去那里消遣,對頭牌清倌人晏秋頗為喜愛,再加上郭陳兩家先前的恩怨,他們在雪凝館發生沖突很正常。”
“是么?”
慶聿懷瑾面無表情地笑了笑,悠然道:“那柄短刃為何會出現在郭義江手中?”
蕭軍道:“小人問過郭義江,他說當時場面十分混亂,他眼中只有陳啟福一人,那柄短刃不知為何會出現在他手里,而且剛好chajin陳啟福的xiong口。小人懷疑,他有可能是想脫罪才編造出這等謊言。”
慶聿懷瑾微微搖頭,眸中泛起一抹冷色:“這是一次不太高明卻卓有成效的借刀sharen。郭義江身邊的長隨不可能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借給他們十個膽子也不敢揮刀殺死陳啟福,更何況將罪名推到郭義江身上。即便事后郭義江辯解那把刀與他無關,蒙受喪子之痛的陳景堂也不會相信。”
“像郭義江和陳啟福這種紈绔子弟,雖然上不得臺面,卻最懂得趨利避害。一時惱怒動手打人實屬尋常,可是拔刀sharen?他們哪有這樣的勇氣。”
慶聿懷瑾唇邊微露譏諷,后背靠在太師椅中。
蕭軍心中一凜,低聲道:“殿下之意,這是有人在暗中搞鬼?”
“只有兩種可能,其一,陳景堂瘋了,用獻祭自己兒子的性命來博取故舊世交的同情與支持,試圖以此來重返朝堂。”
慶聿懷瑾輕笑一聲,面色轉冷:“其二,南邊織經司的人按耐不住,想要報復這一年來察事廳在淮州的所作所為。”
“織經司……這般說來,淮州陸沉的消失會不會與此事有關?”
蕭軍神色凝重,因為他知道先前察事廳在淮州處處受挫,陸沉在其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慶聿懷瑾點點頭,輕聲道:“你去辦幾件事,看看這樁命案背后究竟藏著多少秘密。”
蕭軍正色應道:“是!”
【人固有一死】
陳啟福之死在河洛城內極快地傳揚開來,隨即便引得世人議論紛紛。
黎民百姓將這樁案子當做閑暇時的談資,一部分勛貴大臣難免會有兔死狐悲之感。
對于生活在燕國境內的部分權貴而言,他們心中有種極其別扭的情感,不敢公然與景朝敵對,卻又希望有朝一日不再成為傀儡。
七年前那場反抗被掐滅在萌芽中,參與謀劃的幾位重臣闔族皆喪,從那之后便是無盡延綿的沉默,而陳景堂作為燕朝立國之初的老臣,某種意義上便是這些權貴心里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