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謬贊。”
陸沉從容謙辭,其實他覺得自己不算大公無私,只不過暗自調邊軍騎兵南下的舉動已經逾矩,沒有必要再引起朝中文武的忌憚。
寧皇后端起茶盞飲了一口,繼而道:“關于禮部和吏部兩位新尚書的任命,本宮會征求兩位宰相的意見,取得他們的支持。對了,方才國公沒有提到刑部,其實本宮倒是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陸沉心里隱約有了猜測,鎮定地說道:“請殿下示下。”
寧皇后徐徐道:“前任刑部尚書高煥因貪墨罷官,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且高煥已經受到該有的懲處,本宮覺得讓他官復原職并無不妥,國公意下如何?”
雖然這個手段有些生疏且稚嫩,但是可以看出來她是在投桃報李。
高煥當初被罷官本來就不是什么大罪,如果按照他那個罷官的標準,朝廷估計剩不下多少官員。
陸沉確實需要高煥幫他清查弒君大案,不過他沒有心急,冷靜地說道:“殿下,高煥牽扯進皇陵刺駕案,這件事尚未——”
寧皇后卻打斷他的話頭,頗為堅定地說道:“這是李適之對國公和高煥的誣陷,意圖以此讓百官相信國公會弒君。眼下弒君一事真相大白,國公和高煥身上的冤屈已經洗清,豈可任由那些流言傳播?本宮自會命人處理此事。”
陸沉望著她的雙眼,旋即微微垂首道:“既如此,臣無異議。”
無論是乖巧端坐的李道明,還是殿內恭敬肅立的女官和宮人們,都能感覺到這股和諧的氛圍,不禁頗為感慨。
自從大行皇帝和陸沉的矛盾公開化,宮里的氣氛已經沉肅許久,所有人都提心吊膽地過著,唯恐觸怒貴人惹來災禍。
寧皇后又道:“至于新任翰林學士,本宮準備讓秘閣王學士接任,國公是否贊成?”
這個提議讓陸沉略微有些吃驚。
高煥官復原職在他的計劃之中,對方因為他丟了官職,后來又能抗住苑玉吉的手段,沒有出賣陸沉,這顯然是值得信任的伙伴。
在陸沉的盤算中,高煥復任刑部尚書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他會力推其接手戶部,無論朝中的阻力有多大,他都會促成這件事。
原因很簡單,他不可能一直留在京城,將來他在江北率領邊軍將士奮勇廝殺,后勤供給是重中之重。
往后朝中的局勢很難說,陸沉可以不插手皇宮的防務,不直接干涉禮部和吏部這些衙門,唯有戶部必須要由他信任的人掌握。
寧皇后很聰明,她猜到了陸沉的想法,所以主動拋出一根橄欖枝。
如此倒也罷了,沒想到她竟然這般大方,又將翰林院這個儲相之地送出來,而且指名要提拔王安。
要知道王安入京兩年多,以他的名望、履歷以及對大齊的功勞,始終只是一個待詔備咨的館閣學士,壓根沒有半點實權。
如果換做以前,陸沉或許還會猶豫,畢竟翟林王氏的千年底蘊著實不俗,從王初瓏身上就能窺見一二,但如今他不可能再強行阻攔王安的晉升,再者他也需要有人幫他在京城擴展和穩固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