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年人生,三十二載風雨。
悲喜、榮辱、成敗,終究化作一片虛無。
無數熟悉的面孔出現在他的視線中,他們什么話都沒說,只是默默地看著他。
或失望,或憤怒,或仇恨,或嘲弄。
原來這一生不過是自欺欺人。
李適之露出似哭似笑的神情,起身緩緩跪在堅硬的地上。
然后艱難地俯身。
不斷叩首。
【慧心】
皇宮,文德殿。
太子李道明端端正正地坐在御案之后,那雙清澈明亮的眼睛打量著坐在不遠處的陸沉,既有無法掩飾的好奇,又帶著幾分小心翼翼。
寧皇后坐在他身邊,輕咳一聲,徐徐道:“今日急召國公入宮,只因本宮心中委實難安,想同你商議一番。”
陸沉之前才從織經司出來,宮里的內監便火急火燎地找過來,只說是皇后召見,于是他打消去城外驍勇大營的計劃,轉道趕來皇宮。
他鎮定地說道:“殿下請說。”
“弒君真兇已經查明,李適之的同黨也相繼落網,本宮總算能給大行皇帝一個交代,只不過……”
寧皇后略作遲疑,眉尖微蹙:“這些人身居高位,如今一氣拿下四位尚書、十余名衣紫重臣,已經嚴重影響到朝廷的正常運轉。本宮素無治政經驗,在這方面尤其稚嫩,卻也知道這種狀況絕對不能持續太久,盡快填補人選方為上策。”
這倒是正經大事,陸沉點頭道:“殿下明見,臣亦是這般認為。”
寧皇后略顯期待地看著他,順勢說道:“四部尚書空缺,不知國公可有舉薦的人選?”
陸沉心中微動,抬眼望著這位不可小覷的皇后娘娘。
按理來說,武勛當然沒有資格插手朝中官員、尤其是尚書這種級別高官的任免,但如今京城的局勢有些復雜,雖說陸沉沒有插手皇宮的防務,但是他麾下的兩支騎兵駐扎在城內,這是誰都無法忽視的強橫力量。
再加上寧皇后授予他臨機專斷之權,本質上便已允許他插手朝中各項事宜。
寧皇后見他沉默,于是進一步解釋道:“本宮稍后也會征詢兩位宰相的意見,只是覺得國公歷來和江南世族沒有瓜葛,對于朝中的事情看得更加透徹一些,故而想先聽聽你的看法。”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坦誠又鮮明的態度。
“謝殿下信重。”
陸沉想了想說道:“依臣拙見,目前空缺出來的四部尚書,當屬禮部尚書和吏部尚書最為緊要,前者需要主持太子殿下登基大典和大行皇帝喪禮儀程,后者要總攬官員任免,這次有很多官員牽扯進弒君大案,吏部需要盡快給出一份詳盡且妥當的名單,保證各部衙能夠順利運轉。戶部當然也很重要,不過暫時可以讓侍郎代行尚書之職,等局面穩定再決定新任部堂。”
這番話合情合理,雖然談不上如何精辟,至少可以看出來陸沉確實是在為大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