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兵!援兵來了!”
已經筋疲力盡的守軍將士又哭又笑,情不自禁地身邊的同袍緊緊擁抱。
張展眼眶泛紅,雙腿一軟,癱坐在地。
同一時間的景軍大營帥帳內,兀顏術眉頭緊皺,神情凝重。
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劉守光怎敢完全放棄靖州南部,將僅有的后備兵力調來太康一帶。
眾將無不屏氣凝神。
今日原本可以打下那座輔城,但是齊軍援軍的出現讓兀顏術大為警惕,只能暫時撤兵觀察局勢。
良久過后,兀顏術猛地一掌拍在案上。
眾將登時愕然,這是主帥
【死地】
兀顏術的調整非常快,景軍暫時停止對東南輔城的進攻,隨即便有兩支景軍步軍往南而出,徑直撲向齊軍援兵的兩側。
與此同時,五千景軍鐵騎迂回至齊軍援兵的身后,意在截斷他們的退路。
這樣一來,兀顏術的戰(zhàn)略意圖逐漸顯露。
他不會在對方援兵的眼皮子底下繼續(xù)強攻太康三城,反而要讓劉守光眼睜睜地看著景軍圍剿援兵。
其實這不算多么神奇的手段,圍點打援歷來是兵書上著重強調的策略,關鍵在于兀顏術的應對極其果決,導致齊軍援兵只能退回到太康東南二十余里的軍寨之中,無法更進一步拉開和景軍的距離。
若是換做其他人,多半會陷入一定時間的猶豫和遲疑,因為劉守光居然不理會靖州南部的安危,直接將援兵調來太康,這顯然是一個透著詭異和蹊蹺的選擇,難保不會有陰謀陷阱。
兀顏術卻不會猶豫不決,因為自從景軍利用考城之戰(zhàn)打下堅實的基礎,他便一直牢牢占據著戰(zhàn)場的主動權。
無論劉守光怎么做都在他的算計之內,即便劉守光讓齊軍援兵返回南邊,他也能以雷霆之勢絞殺太康一帶的靖州軍主力,橫豎都是景軍占盡便宜。
從齊軍援兵抵達的第二天起,這片戰(zhàn)場忽然呈現一種詭異的靜默。
景軍沒有再展開攻城,同時也未對齊軍援兵直接發(fā)起進攻,只是利用兵力的優(yōu)勢,牢牢地困住齊軍援兵。
齊軍援兵由寧城軍、陽翟軍和固定軍組成,總兵力將將三萬人。
他們原本駐扎在靖州南部,主要負責鎮(zhèn)守沙河、平陽、魏林和鵲山等地,在接到劉守光的軍令后,各部迅速集結向北馳援太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