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忠杰不禁無奈地嘆了一聲。
蕭望之看向張旭,這位大齊朝堂上唯一從文臣轉為武勛的軍務大臣,淡淡道:“若依張侯之意,將厲冰雪調離飛羽軍,接下來是不是要讓飛羽軍重回靖州都督府?”
其余人的心瞬間提了起來。
張旭這一次沒有立刻回答,他似乎是冷靜地思考了一段時間,然后才果決地說道:“未嘗不可。”
蕭望之忽地輕聲笑了起來。
【今非昔比】
李景達望著蕭望之面上那抹淺淡的笑意,一時間百感交集。
他在邊疆見識過蕭望之一言九鼎應者如云的場景,與眼下的局面形成鮮明的對比,或許似李道彥那種人物可以坦然接受這種落差,沒想到蕭望之這般習慣殺伐決斷的武勛也能從容面對,心中不免更加敬佩。
想起當初將要離開汝陰城時,陸沉那番情真意切的囑托,李景達便清了清嗓子,面帶微笑地說道:“永定侯說的沒錯,朝廷必須做到賞罰分明,軍中更是如此。這一戰飛羽軍在厲指揮使的帶領下,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悍不畏死陷陣殺敵,在重圍之中殲敵七千,重創景軍主力騎兵,實為揚我國威的大捷,豈能不重重嘉賞?”
韓忠杰扭頭看著這個相識近二十年的同僚,心情極其古怪。
在韓靈符籌建京軍的過程中,韓忠杰出力極多,李景達亦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這就是他后來能取代胡海坐穩南衙大將軍的原因。
論在京軍之中的人脈,韓忠杰依靠乃父的遺澤勝過其他人,張旭和李景達則相差無幾,反倒是現任金吾大營行軍主帥陳瀾鈺要弱勢一些。
而要談及和江南門閥的關系,出身望族的李景達明顯比韓、張二人更加深厚。
前段時間李景達返回京城,韓忠杰特地登門探望,只是聊了一些風花雪月,韓忠杰很明顯能感覺到李景達身上不同以往的氣質。
當時他沒有想太多,只當這是在邊疆歷練過后水到渠成的變化。
然而眼下聽到對方那番話,韓忠杰不由得端起茶盞飲了一口,以此掩飾心中的驚詫。
他雖然人在京城,對李景達在邊疆的遭遇并不陌生,知道此人這兩年過得十分壓抑,幾乎等同于沒有實權的傀儡。
按理說來,李景達應該對蕭望之和陸沉滿懷怨恨,回京之后不說主動挑釁蕭望之,至少不會介意落井下石,跟隨旁人的節奏一起貶低蕭望之的威望。
可是這廝居然在幫蕭望之說話?
韓忠杰想不明白。
在他的預想中,今天毫無疑問是一個打擊蕭望之的好機會。
沈玉來肯定不會參與,陳瀾鈺的態度又很曖昧,只要張旭挑起話頭,他在關鍵時刻敲敲邊鼓,再有李景達出言附和,面對這種絕對的劣勢境地,蕭望之恐怕只能被迫低頭。
一旦蕭望之按照他們的意見將厲冰雪調離飛羽軍,這就是一個極好的開端。
所謂爭權奪利,本質上便是這么簡單直接。
相較于韓忠杰的滿心疑惑,張旭則顯得十分平靜,他面無表情地看著李景達,問道:“李大人,莫非我方才說的不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