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羽軍之所以會放慢速度,是皇甫遇想給景軍挖一個坑,誘使他們借著這個機會發力狂奔,而飛羽軍只需要在后面遠遠地跟著,只要不跟丟就可以,如此便能極大地消耗對方坐騎的腳力,同時己方可以恢復和調整。
一邊是亡命奔逃,一邊是好整以暇地追擊,此消彼長之下差距會越來越大,屆時飛羽軍便可一舉發力絞殺敵軍。
但景軍騎將顯然不是蠢人,一眼便看穿皇甫遇的盤算,沒有只顧著逃命,反而和飛羽軍保持相近的節奏。
兩軍就這樣不緊不慢地行出十余里,繞過一片緩坡,來到一處谷地之中。
牙里古扭頭望去,唇邊泛起一抹猙獰的笑意,忽地大手一揮,景軍近千騎猛然開始大幅度轉向。
這一幕顯得極其突兀。
然而更加突兀的是西、南、北三個方向傳來的悶雷聲。
在牙里古所率騎兵開始轉向的同時,他們的正前方出現一支景軍騎兵的身影,約莫在兩千騎左右。
西邊和南邊同樣有兩支景軍騎兵出現,局勢瞬間逆轉。
毫無疑問,先前飛羽軍和那千余景軍騎兵的偶遇本就是南京路副帥蒲察提前設好的陰謀。
在過去的大半個月里,飛羽軍在皇甫遇的率領下四處游弋,盡力驅趕著越境襲擾的小股敵軍,然而他們的行蹤顯然無法逃過景軍的監視。當皇甫遇領軍前往長壽縣補給的時候,一個簡陋卻有效的伏擊圈悄然形成。
牙里古率千余騎在長壽縣北邊靜候,故意被皇甫遇咬住尾巴,甚至為了做得逼真一點,他付出了兩百余名騎兵的生命,只為撩撥皇甫遇心中的戰意,讓他能夠一往無前地追上來。
伏擊的地點不在景國境內,因為蒲察不能斷定這支飛羽軍會直接沖過界線,所以他將伏擊點定在邊境附近。
“將軍,東邊有空當!”
先前那名校尉抬手指向東方。
飛羽軍此刻已經將速度降到很低,面對突如其來的大股敵軍,將士們臉上并無惶然畏懼之色。
縱然敵軍兵力至少在己方一倍之上,這些年輕的大齊男兒依舊足夠沉穩,每個人都緊緊握著手中的兵器。
“圍三闕一?”
皇甫遇冷聲一笑,環顧四周。
西邊和南邊的景軍騎兵快速逼近,而前方的近千騎景軍已經完成轉向,正與身后的兩千援軍匯合。
唯獨東邊沒有景軍騎兵的身影。
一般而言,圍三闕一是占據優勢的一方很喜歡用的戰術,這不是給對方一條生路,而是逼迫他們從被動防御轉為主動撤退,一旦撤退的時候出現混亂,那將演變成一場潰逃和屠殺。
然而這對步卒有效,對騎兵卻未必有效,因為騎兵最大的優勢是高機動性,不太容易出現那種混亂的情況。
身為主將,此刻皇甫遇最明智的選擇是在趕在對方合圍之前,率軍從東邊撤走。
他的目光落在西北邊的山坡上,隨即高聲道:“全軍將士,隨我上山!”
這個命令瞬間傳開,飛羽軍將士雖然滿心不解,但是當將旗開始移動,所有人都義無反顧地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