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位在御史大夫之下,乃是御史臺的二把手,一般皆設兩名,大齊亦是如此。
韓暢乃是先帝朝元康六年的二甲進士,河洛城失陷的時候他擔任湖州漳平府霍寧知縣,后來因為薛南亭的舉薦被召入京城為官,歷任吏部考功司員外郎、翰林院直學士和御史中丞。
其人性情耿直,與薛南亭略微有些相似,這也是他當初能得到薛南亭舉薦的原因。
他出身于耕讀世家,但是韓家距離那些頂尖門閥世族有些遠,所以李端剛開始對他的彈劾稍感意外。
望著這位臉色泛紅的御史中丞,李端漠然道:“講來?!?/p>
韓暢深吸一口氣,抬頭迎著天子的注視,凜然道:“陛下,臣彈劾山陽侯并非無中生有。兩年前他初入京城,便有以下犯上之舉,此謂之驕橫霸道。先前他領兵攻克河洛,臣當然敬佩他的軍功,可是臣還想問一句,山陽侯有沒有在河洛城中大肆斂財?若有,戶部和樞密院可曾收到一兩銀子?”
李端雙眼微瞇,陸沉當然不會錯過在河洛城搜刮財富的機會,他也知道那筆銀子去向何處。
韓暢似乎知道天子不會回答這個問題,繼續說道:“自從山陽侯入京之后,朝堂便無一日安穩!他仰仗著身后有數十萬邊軍的支持,蠱惑陛下動搖朝廷根基,名義上是忠心為國,實則是在挑起中樞和邊疆的矛盾!”
李端心中冷笑,寒聲問道:“你說完了嗎?”
韓暢面無懼色,朗聲道:“臣人微言輕,無論說什么陛下都不會相信。正如陛下先前所言,臣委實不配做這個御史中丞。既然如此,臣請陛下罷免臣的官職,允臣白身歸鄉!”
御史中丞雖然只是正四品,還未真正進入衣紫重臣的行列,但是依靠御史臺在朝堂上的特殊地位,這個官職實際上不弱于各部侍郎。
李端定定地看著韓暢,并沒有直接回復他的請辭,只是抬眼環視殿內,緩緩道:“還有沒有人和他一樣,想要請辭離朝?”
一片靜謐。
“陛下,臣年老體衰,近來愈感精力不濟,恐不能勝任職事。臣乞骸骨歸鄉,還請陛下允準。”
此人乃是國子監祭酒吳恒。
李端默不作聲。
當吳恒帶頭之后,頃刻間便有十二名官員上奏辭官。
何謂逼宮?
這便是真正的逼宮。
陸沉眉頭微皺,隱隱有些擔心。
朝廷終究需要官員來治理,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勝任各個衙門的職務,如果短時間內出現大規模的動蕩,對于大齊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
或許他們就是看準了這一點,才用這種以退為進的方式逼迫天子。
右相薛南亭面色冷峻,他剛要邁步出班,卻見天子朝自己看來,同時朝他微微搖頭。
薛南亭當即明白,天子不希望他在這個時候出面,不希望他成為百官的敵人,因為他還要承擔治理朝政的重任,需要下面官員們的配合。
無法用言語來形容薛南亭此刻的心情,他幾乎是用盡一切力氣讓自己保冷靜。
左相李道彥注意到身邊的動靜,老者心里忽地輕嘆一聲。
李端站在御階之上,冷眼望著殿內站著的以吳恒和韓暢為首的十四名官員,同時也注意到兵部尚書丁會不知何時悄然退回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