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明鴻不解地看著他,似乎在問他究竟站在哪一頭?是不是因為那個小冊子就打算改換門庭?
嚴秉苦笑道:“樂大哥莫要誤會,愚弟只是覺得大將軍眼下還有一個欽差的身份,若是當真惹怒了他,恐怕最后不好收場。”
左玉山便寬慰道:“你不必過分擔心,他既然是南衙大將軍,咱們的頂頭上官,那就有義務替我們以及下面的兄弟們解決困難。我們又不是無事生非,是遇上實實在在的困難,不找他這位大將軍還能找誰?”
話雖如此,嚴秉依然無法安心,可是即便三人軍職品級相同,他在這兩人面前卻沒有多少話語權。
正要繼續勸說,便聽樂明鴻沉聲說道:“來了。”
眾人向西望去,只見直道上塵土飛揚,百余騎兵策馬疾馳而來。
隊伍前方一桿大旗迎風飄揚,上書一個碩大的“陸”字。
三位都指揮使及十余位將官連忙迎上前去,好在這百余騎兵提前放緩速度,沒有讓他們在這明媚的陽光中弄得灰頭土臉。
“末將參見大將軍!”
眾人整齊地行禮。
“諸位不必多禮。”
一匹神駿出現在眾人面前,還有一個沉靜淡然的聲音。
樂明鴻抬頭望去,恰好撞上陸沉看過來的目光,似乎與那天在南衙相見時沒有太大的區別,卻又仿佛多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不知為何,樂明鴻心中忽地一沉。
【小人得志】
校場之上,三軍肅立。
雖然將士們之前站得松松垮垮,當陸沉的大旗出現在營地外面,各級將官還是立刻整肅軍容,避免給那位新任大將軍留下太惡劣的第一印象。
但是這種裝出來的姿態終究比不上令行禁止的百戰老卒。
以秦子龍為首的百余騎兵默默觀察著校場上的三支京軍,腦海中不由自主跳出“樣子貨”的評價。
他們雖然只是陸沉的親兵,卻跟著陸沉從廣陵之戰一直奮戰到河洛大戰,參與過這兩年邊疆大大小小的所有戰事,是從尸山血海中淬煉而成的精兵,自然瞧不上校場上這些在京城繁華之地混日子的少爺兵。
京軍將士同樣在打量眼前的百余騎兵。
雙方在甲胄軍械上的差距不大,但是精氣神可謂云泥之別,即便京軍有三萬余人,對方只有百余騎兵,那種氣勢上的差別卻極其分明。
然而京軍將士并未因此生出爭勝的心思,似乎他們早已習慣平時無欲無求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