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她感到難過的是,從她的角度來看似乎沒有誰做得不對。
陸沉冷靜地說道:“陛下謬贊,臣不敢當。雖說臣確實立了一些功勞,這也是數十萬將士舍生忘死為國拼殺的成果,更離不開陛下和朝中同僚在后方不遺余力的支持。”
“話雖如此,其他人的作用終究不是無可替代,只有郡王才能率領我朝大軍取得這樣的勝利。”
寧太后感慨道:“這半年來哀家和朝中諸公商議過,以郡王的不世之功足以加封親王之爵,原本哀家還想加授郡王九錫之禮,許相說這可能是種禍之因,哀家便沒有堅持。”
“陛下,親王之爵已是曠古隆恩,臣心中忐忑,豈敢再有奢望。”
陸沉這個回答倒是出于本心,親王之爵足夠他開府建衙,名正言順地培養一套才能出眾的班底,九錫說到底只是虛禮,僅僅是一套排場而已,他現在要來何用?
更不必說受九錫者……
徒然引起世人的非議罷了。
寧太后微微一笑,頷首道:“郡王不必過謙。哀家思來想去,光是親王之爵委實不足以酬勞郡王之功。現今故土收復百廢待興,郡王又要推行新政,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哀家不過是后宮婦人,治國理政實感乏力,皇帝又年幼無法親政,終究要倚仗郡王的輔佐。故此,哀家想和郡王商議一下,待你受封親王之后,哀家再授你秉政之權,便以十年為期。這十年內朝堂軍政大事皆由郡王決斷,待十年后郡王再還政于皇帝,不知郡王意下如何?”
若嵐心中一震,用盡力氣才控制住自己的表情。
寧太后則滿含期許地看著陸沉,眸光溫柔親切。
陸沉微微低頭,陷入長久的沉默。
【交瘁】
執政十年是一柄雙刃劍。
對于,一旦陸沉接受這個任命,那么接下來陸沉就可以無所顧忌地培植黨羽,哪怕他把兩位宰相和六部尚書全部換掉,只要理由足夠充分,天家都沒有置喙的權力。
而且有一點格外重要,陸沉不是文官出身,他手里掌握著大齊九成以上的軍權,改制過后的十八位指揮使都是他的心腹部屬,只要他一聲令下,這些人便會碾碎面前所有敵人。
也就是說陸沉可以通過這十年包攬軍政大權,成為真正意義上一言九鼎的權臣。
等到那個時候,主動權完全在陸沉手中,天家更加沒有反抗的能力。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寧太后這樣的決斷很有勇氣和智慧。
陸沉能夠收復江北故土確實是不世之功,但是包括李宗本在位的兩年,李氏皇族在過去二十年里的表現值得稱許,尤其是江南民心并未背棄他們,甚至陸沉這次能夠順利推行新田賦之策也要得益于經界法打下的基礎。
簡而言之,至少到目前為止,世人并未普遍形成陸沉掌權更好的概念。
寧太后深知不可能奪回軍權,至少年內沒有任何希望,所以她延續之前的理念,索性一退到底。
從她掌權開始,顧全大局的形象便已深入人心,從一開始將江北軍權交予陸沉,到后來堅定不移地支持邊軍,再到為了避免國內出現動蕩從而主動遷都,如今更是連權柄都毫無保留地交出去,看起來似乎處于絕對的劣勢,卻能在不經意間引起世人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