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陸沉以赫赫軍功鑄就蓋世威名,敬畏他的人不計其數,又何止是邊軍將士?
面對這樣一言便可破局的對手,李適之焉能不???
【男兒之志】
日光西斜,臨近申時。
驍勇大營,中軍陣地,氣氛無比凝重。
除去最前面還在維持陣型的數千士卒,其他將士這會都已經進入松散的狀態,畢竟所有人都披著甲胄,不可能在這種初秋的陽光里一直嚴陣以待,就算是世間最精銳的軍隊也做不到這一點。
元行欽從高處下來,看著周遭翹首以待的將領們,不由得暗暗嘆了一聲。
他們和南邊的金吾大營已經對峙兩個多時辰,對面看起來依舊士氣昂揚,不得不承認陳瀾鈺練兵有方,難怪當年他能在邊軍虎將之中脫穎而出,接替蕭望之統率實力最強的鎮北軍。
這就意味著驍勇大營不能擅動,只能期盼轉機出現。
然而元行欽以及麾下眾將始終沒有等到那個變數。
鎮守京城的禁軍沒有出現,陳瀾鈺不會腹背受敵,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元行欽等人終于陷入絕望。
其實在邊軍騎兵出現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想到這個結局,畢竟銳士營早已入京,定北軍和飛羽軍又及時趕到,禁軍顯然自顧不暇,哪里還有余力來幫驍勇大營打破僵局?
他們只是不想且不敢承認,幻想著局勢發生變化,因為從元行欽領兵離開駐地那一刻開始,他們的立場就已經完全暴露。
簡單來說,除非李適之和許太后能夠逆天改命,在極其不利的境地里扭轉局勢,否則元行欽等人一定會遭遇清算。
“伯爺,現在該如何是好?”
振威軍都指揮使竇承平忐忑不安地詢問。
所謂進退維谷,大抵就是他們現在最真實的寫照。
他們沒有正面擊敗陳瀾鈺的信心,直接撤回駐地又不甘心,一味僵持更沒有意義——如果李適之敗了,陸沉成功掌權拿到大義名分,就算他們這些將官要殊死一搏,下面的軍卒又怎會矢志不移地追隨?
雄威軍都指揮使謝瀚道:“或許……再等一等,說不定會有轉機呢?”
元行欽終于開口,卻沒有理會這些人的議論,抬手指向不遠處的李錦山,沉聲道:“左右,將他綁了!”
一眾將官目瞪口呆,憂心忡忡的李錦山同樣沒有反應過來,緊接著幾名膀大腰圓的親兵撲了過來,片刻之間便將李錦山五花大綁。
李錦山身為李適之最器重的心腹,雖無明面上的官身,但是地位甚至不在三四品官員之下,平時在大多數人面前都會得到足夠的敬重,何曾遭受過這種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