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太后不動聲色地問道:“不知他屬意何人能夠擔當軍機大臣?”
許佐回道:“除了淮安郡王自己,他還舉薦安陸侯劉守光、南潯侯李景達、臨江侯陳瀾鈺、永定侯張旭、成州都督童世元。”
薛南亭雙眼微瞇,似乎對這個名單有些意外。
寧太后的心情大抵相似,她原本以為陸沉就算不趁機全部安插親信,至少也會極力阻止陳瀾鈺和張旭二人進入中樞,卻沒想到和當初軍事院的軍務大臣相比,如今的軍機處只多了一個名聲不顯的童世元。
少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蕭望之。
因此寧太后略顯不解地問道:“為何沒有榮國公?”
許佐道:“回陛下,因為平陽之戰耗盡心力,榮國公決意乞骸骨,他已經說服淮安郡王,這會辭官的奏章應該快到京城了。”
殿內陷入一片沉寂。
寧太后喟然道:“榮國公乃國之柱石,哀家實不忍他離開朝堂。罷了,此事容后再議,倘若榮國公堅持不肯留下,哀家和朝廷定然不會慢待于他。薛相,你覺得淮安郡王的提議是否可行?”
薛南亭今日顯得出奇的沉默,他微微垂首道:“臣認為可行。”
寧太后不再猶豫,平靜地說道:“既然如此,便請二位宰相辛苦一些,協同百官盡快擬定遷都的章程,然后昭告天下。”
二位宰相齊聲領命。
當他們退下之后,寧太后獨自靜坐良久,似乎是在思考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苑玉吉。”
“微臣在。”
身為內侍省少監,掌管后宮所有的宮人和暗衛,苑玉吉有資格自稱一聲臣,這也是寧太后特意交待過的恩典。
寧太后依舊望著前方,輕聲道:“秦正到了何處?”
苑玉吉垂首道:“回陛下,按照路程預計,秦大人現在應該到了賀州昌運府一帶,大概還有半個月便會抵達京城。”
寧太后稍稍沉默,神情復雜地說道:“讓你的人做好安排,哀家不希望有其他人知道他的行蹤,尤其是……陸家的耳目。”
“請陛下放心,微臣定能辦到。”
“好,下去罷。”
寧太后淡淡吩咐一聲,隨即站起身緩步走到窗前。
她沒有招呼女官進來,親自研墨,提筆在紙上寫下三個名字。
薛南亭在左,許佐在右。
中間便是秦正。
遙想當年,他們是高宗皇帝最信任的三位得力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