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頡篤定地說道:“今天是小皇帝的登基大典,晚些時候肯定會論功行賞,陸沉的收獲肯定最豐盛,我相信他不會拒絕,眼下他確實需要足夠的地位充實身邊的力量。”
陸通的臉上漸漸泛起笑意,點頭道:“果然旁觀者清,你比我看得更透徹。”
“因為你太疼愛他了,所以過于尊重他的意見,要知道現在他可不是孤身一人。”
林頡抬手指向他,又指向自己,再指向花廳之外,從容地說道:“就算他真想做白白送死的大齊忠臣,你、我、溪兒、王家女、厲家女、九思、辛夷,這么多條性命還不夠讓他改變主意?”
陸通長舒一口氣,點頭道:“言之有理,我們這些老家伙是該活動筋骨,提前幫他做些準備。”
“就等著你這句話呢。”
林頡爽朗地笑道:“一切聽你安排。”
兩人舉起茶盞,遙遙一敬。
……
國喪二十七日尚未結束,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因此在文武百官的再三奏請下,大行皇帝唯一的子嗣、年僅五歲的太子李道明登基為帝,尊兩宮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尊生母寧皇后為皇太后,定于明年改元,因此鼎正注定成為大齊至今最短的年號。
因新君年幼無法執掌權柄,由寧太后監國理政,正式臨朝稱制。
登基大典之后,寧太后攜新君于端誠殿召見滿朝官員,同時宣布了一系列封賞及官員任免旨意。
左相薛南亭加封太傅,授特進榮祿大夫。
右相許佐加封少傅,授光祿大夫,暫領吏部尚書一職。
榮國公蕭望之加封少保,魏國公厲天潤加封太保。
原本已經致仕的楚懷仲起復,任禮部尚書,加授榮祿大夫,負責操持大行皇帝喪禮儀程。
秘閣學士王安升任翰林學士。
刑部尚書高煥因為審理弒君大案以及抓捕逆賊有功,調任戶部尚書,刑部左侍郎尹博升任刑部尚書。
兵部尚書陳新才和工部尚書朱衡維持原任。
一眾軍方將帥各有封賞,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李景達任驍勇大營主帥。
雖然朝中各部衙還存在不少空缺,但是最關鍵的職位都已經有了能臣接任,至少可以保證朝廷接下來的正常運轉,往后只需要君臣同心任賢選能,想來可以逐步解決那些問題。
經過這十多天的醞釀,今日寧太后公布的封賞和任命大多為人提前知曉,因此殿內的氣氛較為平和,沒有出現刺耳的聲音。
寧太后高坐龍椅之上,環視下方群臣,心中的情緒漸漸平復。
即便這幾天一直在做心理準備,但是當她帶著李道明從太廟返回皇宮,來到這座恢弘莊嚴的端誠殿,直面數百名各色官員,難免會緊張不安。好在朝會進行得很順利,或許是先前那八百多顆首級帶來的震懾效果,從始至終百官都十分老實。
視線落于武勛班列,寧太后下意識地清了清嗓子,隨即朗聲道:“秦國公。”
在百官的注視下,陸沉鎮定地出班應道:“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