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
陸沉微微一頓,不容置疑地說道:“從現在開始,京城的所有情報直接送到我這里來,暫時不要打攪王夫人。”
譚正對此心知肚明,謙恭地說道:“是,公爺,小人預祝公爺弄璋之喜,必將福澤綿延,千秋萬代。”
“你這家伙。”
陸沉笑了笑,搖頭道:“有些話不可亂說。去吧,我可沒有銀子賞你。”
“是,公爺。”
譚正躬身一禮,旋即告退。
陸沉端著茶盞起身走到廊下,望著頭頂澄澈的天幕,一時間心緒翻涌。
江北戰事已經暫時落下帷幕,飛鳥關重新被沙州掌控,相信經過這一次的失守,洛耀宗肯定能吸取教訓,不會再犯那種錯誤。
靖州北部隨著景軍的后撤,丟失的城池已經拿回來,而且成功收復處在戰略要沖上的太康,勉強能夠彌補考城大敗造成的損失。接下來靖州都督府只需要老老實實地舔舐傷口恢復元氣,頂多便是兩三年內不能再啟戰端。
至于定州都督府則是收獲頗豐,拿下堯山關意味著隨時可以威脅河洛,那一戰殲滅景軍數萬人更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勝利。
總體而言,此戰前半段景軍占據明顯的優勢,如果陸沉不夠堅決,他們未必不能席卷靖州,但是隨著陸沉幾次大范圍的奔襲和牽制,齊軍成功逆轉局勢,最后算下來竟然還占了不少便宜。
身為力挽狂瀾的絕對功臣,陸沉此刻卻無洋洋得意的興致。
他回想譚正匯報的那些事情,眼中漸漸流露厭憎的情緒。
高煥被罷官其實不算什么,官場上起起落落很尋常,陸沉有足夠的能力將他再扶起來,只是天子在這件事中表露的迫不及待,讓他感到很惡心。
對于,內外文武勾結確實是逆鱗,但是如何處置也是一門學問。
他若能夠體諒陸沉在邊疆的不易,至少也要等戰事結束,或者用更加委婉的手段,比如以高煥年老的名義將他調離刑部,給他一個清貴的職位養老,反正朝中最不缺這種人。
陸沉冷笑兩聲,輕聲自語道:“老相爺,這就是你讓我莫要回京的根源吧?”
這句話當然不是隨口胡言。
在李道彥辭官歸鄉后的某一天,陸沉便收到那位老人派忠耿心腹送來的密信,其中內容倒也簡單,除了勉勵和稱贊陸沉之外,核心便只有一句話,那就是讓陸沉安心待在江北為大齊鎮守邊疆,不必再回京城。
老人還舉了蕭望之和厲天潤的例子,他們都是暌違京城近十年的邊軍大帥。
此刻陸沉又想起方才譚正所言,秦正不惜暴露身份讓他們不要再查京城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