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加上那支飛羽騎兵也不行,因為城外的景軍足有一萬五千人。
在這種兵對兵將對將、雙方擺開陣勢對決的情況下,齊軍想要僅用一半的兵力就正面擊敗景軍毫無可能,就算今天是厲天潤親臨指揮,術不列也有信心戰勝對方。
只是齊軍這個舉動委實反常,術不列懷疑對方是故意引誘,以便給騎兵創造破陣的機會,因此沒有趁勢掩殺過去。
“不對……”
術不列望著翠亭城外列陣的齊軍步卒,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千夫長也寧和蒲鮮等人站在一旁,不約而同地說道:“大祥隱,齊軍步卒人數好像不少。”
這就是術不列皺眉的原因。
他當然不可能對著齊軍人頭一個個數過去,但他戎馬半生不至于連這點判斷力都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確認齊軍步卒的兵力已經超過五千,而且還在持續增加。
術不列心中泛起一絲不安,他忽然間意識到一個問題,之前
【并肩】
戰鼓擂動,盈澤軍展開追擊之勢,飛羽騎兵則在側翼虎視眈眈。
景軍在撤退的過程中充分顯露出自身的實力,陣型雖然不及先前那樣嚴整,卻也沒有出現渙散的跡象。
一條條命令從中軍發出,后陣變前軍,先鋒變后軍,同時幾支千人隊在各自主將的率領下輪流殿后,沒有給齊軍太好的攻擊機會。
從翠亭城到北邊長壽縣的距離不算遠,而且長壽縣里還有術不列留下的五千銳卒。
只要回到長壽縣地界之內,那五千步卒就能建立阻擊陣地,以此來掩護主力返回城內。
遼闊的大地之上,場景略顯詭譎。
一方是兵力遠勝對手的景軍,他們選擇主動撤退。
另一方是步騎相加剛剛過萬的齊軍,他們在后方緊追不舍。
雙方此前并未接戰,只是在翠亭城外比拼了兩個多時辰的耐心。
或許是因為前不久的石泉之戰給景軍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明明擁有兵力上的優勢卻處于被追擊的境地。
從也寧等千夫長到下面每一個景軍士卒,心里無不憋了一股火,雖然必須要遵守軍令,卻怎么都想不明白,為何己方要如此憋屈?難道齊軍真的強大到這個地步?難道以后要一改十幾年來的慣例,己方在野外碰到齊軍必須得避其鋒芒?
要知道就在一年之前,他們在慶聿恭的統率下縱橫趙地,每次都能將趙軍打得狼狽逃竄。
更不必說當年輕易攻陷河洛城的壯舉,直接摧毀南齊在江北大地的統治。
每往北邊走一步,景軍士卒的心里就增添了一分怒火。
殊不知,他們的這些變化都在術不列的意料之中。
走出兩里地后,他忽地勒住韁繩,回首后方陰魂不散的齊軍步卒,然后又看向愈發遙遠的翠亭城,雙眼微微瞇了起來。
一陣號角聲從景軍陣中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