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上元殿內,一位身段頎長、滿面激動之色的年輕人正在慷慨陳詞。
“父皇,兒臣七歲習武,十二歲跟隨先生們研習兵法,十六歲隨太子殿下征伐趙國,雖不敢自夸兵馬嫻熟,但也絕非膽怯畏縮之輩!兒臣學的這些本事,就是為了替父皇和太子殿下上陣殺敵,平定天下!如今常山郡王南下主持軍務,兒臣懇請父皇允準,讓兒臣南下入慶聿元帥帳下做一名小卒。兒臣絕對不會仗著皇子的身份胡來,只會用戰功孝敬父皇!”
這位年輕人便是大景四皇子,年方十九歲的阿里合海哥。
御案之后,景帝面色淡然,不緊不慢地問道:“如果你在戰場上陷入絕境,四面八方都是敵軍,屆時你會如何決斷?”
海哥毫不猶豫地說道:“兒臣會跟敵軍死戰到底,最后一刀會留給自己,絕對不讓阿里合氏的血脈蒙羞!”
“好,記住你今日在朕面前說的話。”
景帝微微頷首,繼而道:“朕給你五百騎兵,帶著他們去找常山郡王吧。”
“兒臣叩謝父皇!”
海哥大喜過望,雙膝跪地大禮參拜,待起身之后,朝著旁邊的年輕女子說道:“永平郡主,等我回來之后,一定帶著不計其數的戰利品任你挑選!”
女子微微一笑,禮節上無可挑剔,垂首道:“多謝殿下的好意,永平預祝殿下旗開得勝,大勝凱旋。”
景帝亦笑了起來,對四皇子擺手道:“行了,回府準備吧,讓你母妃莫要太過掛念。”
“是,父皇。”
海哥再度行禮,然后喜滋滋地告退。
景帝隨手拿起一份奏章,視線停留在文字上,嘴里說道:“海哥還是小孩子脾氣,你莫要同他一般見識。”
“永平不敢。其實四殿下至誠至性,我一直以來都很佩服他。”
慶聿懷瑾在景帝面前不會特別緊張,因為她從記事開始便時常出入皇宮,這位雄才大略的天子甚至在她五六歲的時候,抱著她欣賞巍峨壯觀的皇宮風景。
她看著景帝淡然的面龐,又道:“只是我沒有想到,陛下會同意讓四殿下南下入軍。”
景帝道:“朕的兒子豈能養在深宮不食人間煙火?唯有經歷過風雨的磨礪,雄鷹才能振翅翱翔。先前納蘭也是經歷過伐趙之戰的考驗,贏得下面那些人的尊重和認可,才有資格坐穩太子之位。至于海哥,未來能有怎樣的前程,全看他有多大的能力。如果死在戰場上,那也是他的命運。”
言語之間,并無絲毫遲疑。
慶聿懷瑾恭敬地說道:“陛下對皇子和普通士卒一視同仁,大景必將一統天下。”
“你現在也開始學著拍朕的馬屁了?”
景帝提筆在奏章上批注幾個字,隨即抬眼望著慶聿懷瑾,微笑道:“朕還記得伱,她便行禮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