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歸神情灑脫地說道:“不過說到底,我覺得陸沉這個年輕人真的了不起,這些年看著他一步步走來,對外氣吞山河,對內耐心細致,這種品格何其難得。如今我已是知天命之年,要是還能做點有意義的事情,這輩子倒也算是不虛此行。”
蕭望之贊道:“坦蕩如砥,隨心而不逾矩,俠者之風也。”
尉遲歸淡然一笑,起身道:“那我走了?”
蕭望之也站起來說道:“我送你。”兩位相交數十年的摯友沒有任何矯情的言語,及至門外,尉遲歸揮了揮手,便在蕭望之的微笑注視下邁步離去。
……
皇宮,勤政殿。
孔映冬尚未定罪,癱軟在那里實在有礙觀瞻,寧太后便讓禁衛將其架到角落等候發落。
對于這位心懷鬼胎的禮部尚書,寧太后自然是無比厭憎。
對方險些就將她和朝廷卷進旋渦之中,哪怕最后他沒有得逞,卻讓陸沉借著恩科舞弊案一舉掌握大義名分,再加上這半年來新政推行速度緩慢,他利用這個理由名正言順地插手朝政。
寧太后何其聰慧,這會已將整件事的脈絡理得清清楚楚,當初陸沉婉拒她提出的秉政十年之約,然后便在有意識地守株待兔。
他從一開始就在限制革新司的職權范圍,將大權都交給中書和朝堂各部衙,寧太后卻不能說他是居心叵測,因為這確實是朝廷沒有把握住機會。
如果在陸沉不直接干預的前提下,朝廷可以順利推動新政,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收效甚微,那么陸沉即便是為了維護他在世人面前樹立的形象,也不好進一步攫取權柄。
而且正是因為陸沉這段時間的沉寂,讓孔映冬之流誤以為他滿足現狀,這才生出鉤織陰謀的膽氣。
“陛下,恩科結果需要盡快確定,因此臣想請兩位宰相帶著翰林們復查答卷,按照南北分榜的方式選取足額的貢士。”
陸沉重新將這件事提了一遍,然后說道:“臣舉薦翰林學士王安協助二相,請陛下允準。”
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
在過去這些年里,陸沉從來沒有幫王安爭取過權力,甚至當王安被任命為翰林學士,他依舊是不管不顧的態度,導致王安在翰林院孤掌難鳴,至今都無法建立起自身的勢力,殿內君臣對此都十分了解。
如今陸沉讓王安協理恩科復閱,這表明他不會再像之前那樣謙和忍讓。
寧太后看了一眼沉默的群臣,略顯疲倦地點頭道:“準奏。王學士,便由你協助二相重新定下貢士名單。”
王安似乎并不意外,一如往常沉穩地回道:“臣領旨。”
便在這時,又一名內監入內奏道:“啟稟陛下,革新司副主事崔浩求見。”
“宣。”
“是,陛下。”
片刻之后,崔浩走進殿內,雖說是
【同行】
皇城西南面的宣政坊內有一片藏青色的建筑,這里便是負責制定新政的革新司,和六部官衙離得不算很遠。
正午時分,革新司大門之外,一眾官員翹首以待,臉上滿是激動和期盼。
“來了!”
當數百騎出現在視線中,眾人連忙上前,然后整齊地行禮道:“參見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