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厲冰雪的引領下,飛羽軍不慌不忙地列隊前出。
兩支騎兵在遼闊的戰場上逐漸接近。
當世騎兵有四技之說,即控馬、控刃、騎射和沖鋒,這四項是最重要的能力。
控馬不必多言,高明的騎術是成為一名精銳騎兵的前提,戰場上局勢復雜多變,如果一名騎兵大部分時間都在和自己的坐騎較勁,那么等待他的結局只有死亡。
對于世世代代從小生活在馬背上的景廉人來說,精良的騎術幾乎是銘刻在血液里的天賦。
齊人在這方面天然處于劣勢,但是大齊疆域遼闊子民億萬,飛羽軍又由厲天潤耗費十年、集靖州都督府之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后續同樣得到陸沉的傾力支持,至少在騎術上不遜景軍。
第二項控刃則分為長兵和短兵,前者有馬槊、槍矛乃至狼牙棒這種非常規武器,后者則有馬刀、劍锏、鋼鞭等等。
馬上和馬下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因為坐騎很難保持絕對的靜止,騎兵需要熟悉坐騎運動的節奏然后發力,而且不同的兵器有不同的竅門,其復雜程度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講明,這就是培養騎兵難度很大的原因之一。
這支景軍騎兵乃景帝的心腹嫡系,武器配備之全面堪稱武裝到牙齒上。
他們每人都帶著一張最少一石之力的羊角弓,臨戰時攜帶三個箭囊,分別裝有蛇骨箭和披針箭,前者箭頭大而寬,整體偏重,用于較近距離射擊,后者則完全相反,適合遠距離射擊。
景廉人擅長操弓引箭,不代表貼身短打是他們的弱點。
除弓箭之外,他們基本都會配備一長一短兩種兵器,一般是長槍和彎刀,少數人還會攜帶短斧與套索。
相較而言,飛羽軍的武器配置同樣精良,但是在射術上終究比不過將此道視作看家本領的景廉人。
因而在騎兵第三項技能騎射的比拼上,飛羽軍確實要稍遜一籌。
此刻的戰場上,隨著兩支騎兵相隔的距離不斷縮短,策馬行進中的景軍騎兵張弓搭箭,朝著飛羽軍拋射出一輪又一輪箭雨。
他們的動作嫻熟又從容,前行的姿態幾乎沒有絲毫凝滯,彰顯出令人心悸的強悍素質。
飛羽軍的應對極其簡單。
其實厲冰雪的射術非常高明,多年前雷澤平原一戰,她率飛羽營千里馳援,甫一露面便以三箭連射之術震懾景軍,但此刻率領萬余騎兵,厲冰雪深知肩上的重任,與表現個人武勇相比,大軍的安危顯然更加重要。
在她的帶領下,飛羽軍將士紛紛拿起懸于馬腹的木盾,再加上敏捷靈活的閃避,景軍的箭雨并未造成多少殺傷。
景軍主將阿速該目光冷峻,對這個結果并不意外,畢竟飛羽軍已在過往諸多戰事中展現出不俗的戰力。
初次試探之后,兩軍對過拉開,隨后調整陣型再度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