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因陸沉只看了這兩個字,立刻就猜到它們代表的含義。
左木右目,相也。
大齊朝堂之上,能夠逼得桂秋良這般小心翼翼地遮掩,不敢在明面上透露絲毫,只有一個人可以辦到。
曾經的太子殿下、相王李宗本。
至此,桂秋良死前留下的這段隱語想要表達的意思已經全部顯露。
他察覺有人在先帝服用的藥里動手腳,只是一直沒有掌握確鑿的證據,而且他懷疑建武十四年十月的那次不是首例,也就是說有人手眼通天,一直想方設法要加重先帝的病情。
在他看來,除了當時已經掌握內外大權的太子李宗本,誰能做到這一點?
桂秋良發現這件事的時候,先帝已經病入膏肓時日無多,大皇子去世大半年,三皇子被囚禁在秋山巷,即便他懷疑這是李宗本所為,又怎敢在沒有真憑實據的前提下冒然指控儲君?
沒過多久先帝與世長辭,李宗本登基為帝,桂秋良更不敢吐露半個字,因為他知道李宗本不可能愿意沾惹弒君弒父的罪名,一定會將桂秋良滿門抄斬株連九族。
但是這位太醫院正的內心肯定飽受煎熬,最終他無法承受對先帝的愧疚,極其痛苦地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
至死他都不敢提及此事,否則桂家上下人等乃至他的至交好友都會被牽連。
然而他又怎能甘心?
所以他留下那一段隱語,勉強算是一種慰藉,或許將來有人能看懂這段塵封的往事。
陸沉想明白這里面的原委,怔怔地坐在太師椅上,臉色變幻不斷,憤怒和悲傷交織在一起。
回憶洶涌襲來。
“你如何看待江北的局勢?”
這是他第一次入宮,先帝開門見山的問題,沒有故作姿態,沒有刻意籠絡,先帝對他的信任和期許溢于言表。
“朕聽太醫說,你的傷勢痊愈得很快,如今看來應是大好了?”
這是陸沉在細柳巷遇襲傷愈之后,先帝沒有半點架子,面帶微笑地關懷。
“你單名一個沉字,令尊應是取沉毅有守、莊重安定之意,朕昨夜思來想去,覺得靜安二字較為貼切妥當,你意下如何?”
這是離開京城時,先帝特意為他取了一個表字。
“陸沉,朕此生怕是沒有機會重歸舊都,沒有機會再去拜謁李家的列祖列宗,這是朕的不孝之處。將來有一天你若能領兵再臨北方,便去河洛北邊的皇陵,替朕向先祖們磕幾個頭,祈求他們原諒李端這個不肖子孫。”
這是陸沉提領京軍金吾大營之時,先帝對他的殷切叮囑。
“陸沉,莫要辜負朕。”
這是陸沉領兵北上對抗慶聿恭之前,先帝對他說的最后一句話。
也是這對君臣之間的最后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