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榮國公、淮州大都督蕭。
帥旗之下,蕭望之策馬而行,前方就是北燕疆域。
【大風起兮云飛揚】(八)
從軍容風貌來看,將要穿過雷澤平原的淮州三軍以及都督府親衛(wèi)營顯得很不錯。
積善屯防守戰(zhàn)打得確實很艱苦,但是蕭望之在后半段就有意輪轉(zhuǎn)鎮(zhèn)北三軍,一方面讓定州各軍適應景軍進攻的強度,另一方面主要是讓麾下幾支精銳得到休整,否則很難完成后續(xù)的作戰(zhàn)任務。
所以滅骨地和奚烈的感覺沒有錯,齊軍后面的防守力度有所下降,這不是蕭望之故意示弱,而是他們最直觀且正確的感受。
前方出現(xiàn)兩條道路。
其一是西北方向,數(shù)十里外便是北燕境內(nèi)的藤縣,經(jīng)過藤縣之后便能沿著官道一路沖向河洛。
其二是西南方向,穿過北燕京畿地區(qū)和沫陽路的接壤地帶,一路斜插至雍丘城北方,也就是慶聿恭所率景軍主力的身后。
這顯然不需要遲疑和猶豫。
裴邃、康延孝和蕭閎等人早已清楚自己的使命。
但就在這時,一道軍令傳來,淮州軍在平原小鎮(zhèn)陳官附近停了下來。
眾將來到中軍,便見蕭望之站在道旁,雙手攤開握著一張簡易的地圖。
“大都督。”
眾將齊聲行禮,同時心里略感奇怪。
以蕭望之的領兵之能,當然不可能事到臨頭才決定行軍路線。
在淮州軍還沒有從積善屯防線撤下來之前,蕭望之便已經(jīng)告知眾將具體安排,一旦離開雷澤平原進入北燕境內(nèi),淮州軍將會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線穿插行進。
這樣的挺進當然無法避免引起敵軍斥候的注意,沒有人會認為己方能夠大搖大擺、無人察覺地摸到景軍主力的后方。就算景軍目前的重心放在雍丘城和積善屯防線這兩處,慶聿恭也不會忽略其他地方的動靜,這是一名主帥最基本的素養(yǎng)。
因此淮州軍只求一個快字。
無視行進路線上的北燕城池,無視對方少量兵力的襲擾,一鼓作氣斜插過去。
這樣一來即便慶聿恭收到消息往北撤退,淮州軍依然可以擋住他們的去路,等到那個時候,其他幾路軍隊就能包抄過來。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很需要勇氣和魄力的決策。
此刻蕭望之望著地圖,視線停留在西北區(qū)域,這讓裴邃等人有些不解。
西北方向一直通往河洛。
難道大都督突然要改變想法,不去抄截慶聿恭的后路,反而要像當初陸沉那樣直取河洛?
眾人很快就否定這個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