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聿恭笑了笑,搖頭道:“他不會擔心這一點,因為他知道我肯定會反攻雍丘。”
慶聿懷瑾微露不解之色。
慶聿恭解釋道:“厲天潤肯定會留在雍丘城。只要他本人在那里,他就篤定我不會再去別處。”
慶聿懷瑾漸漸醒悟,試探性地問道:“因為當年的蒙山之戰?”
慶聿子弟無人敢忘記那場發生在蒙山一帶的慘敗,那不僅是景軍首次在野外戰事中失利,也導致慶聿定含恨病逝,這件事對慶聿氏的打擊十分沉重。
簡而言之,如果厲天潤敢留在雍丘城,而且派遣大部分兵力前往東西兩線,那么慶聿恭怎會錯過這個手刃仇敵的機會?
十年前的仇恨和恥辱,深深烙印在每個慶聿子弟的心中。
慶聿恭起身來到簡易沙盤邊,緩緩道:“虛張聲勢也好,以身為餌也罷,厲天潤將選擇的難題再度丟回到我面前。如果我不理會他,靖州軍已經加固防線,我軍無論想從何處突破都不太容易,而且行軍蹤跡很難隱藏。如果我去雍丘城,一旦長時間無法拿回雍丘,我軍可能會遭遇靖州軍的反包圍。”
一邊是坐視厲天潤占據雍丘并且站穩腳跟夯實根基,一邊是冒著被對方里應外合的風險。
這是兩難之選。
慶聿懷瑾輕聲道:“父王,不管厲天潤是哪種想法,他都必須主動分兵,這一點無論如何也隱瞞不了。”
分兵就意味著雍丘城內的齊軍兵力大幅減少。
在真正的戰場上想要悄無聲息地完成合圍極其困難,尤其是兩軍眼下全線接觸的情況下,比如東線的飛羽軍等部如果離開正面戰場,術不列等人立刻就能發現,他們就算無法及時追擊阻截,也能派快馬將這個情報告知慶聿恭。
如果慶聿恭覺得風險太大,就算他在雍丘城外也可以及時率軍撤退,雍丘城里的齊軍如何能夠拖住他?
慶聿恭自然明白這個道理,道:“終究是賭罷了。對于南齊來說,靖州和定州都能頂住我軍的壓力,厲天潤還奪下雍丘,就算此后戰局沒有變化,這個結果已經足夠讓他們滿意。這時候齊帝若駕崩,也不會造成太大的朝局動蕩。所以無論如何,只要厲天潤給出這個機會,我就必須要接受,以免竹籃打水一場空。”
慶聿懷瑾難掩憂色。
慶聿恭見狀卻微笑道:“你不必擔心,我若想走,厲天潤留不下我。”
慶聿懷瑾毫不猶豫地說道:“這是自然!”
慶聿恭目光再度看向沙盤,落在雍丘城的位置上,意味深長地說道:“既然厲天潤愿意置之死地,那么我和他之間的恩怨是該做個了結。”
“傳令下去,命眾將明日辰時二刻來此候著。”
“是,父王。”
……
江南,永嘉城。雍丘大捷的消息就像一道旋風席卷整座京城。
大街小巷無不洋溢著喜慶雀躍的氣氛,就連青皮無賴都被這種氛圍感染,所有人都以為不可一世的景軍步步敗退,江北局勢一片大好,大齊邊軍甚至有能力繼續北伐,收復遼闊的故土。
哪怕是那些有見識的朝臣,也因為這個捷報沖淡了近來心中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