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南亭抬起頭,與天子對視一眼,他的目光中正平和,沒有半點焦躁之氣,這讓李端放心不少。
“寧侍郎,在沈慶中升官這件事上,本官雖有推薦之舉,但是當時吏部給出的考評乃是中上,而且這項提議通過了吏部與翰林院的部推。雖說本官并不認可孔御史對沈慶中的彈劾,但是即便他犯下確切的罪名,難道要因循過往倒查三年?”
薛南亭轉身望著寧仲御,語氣平靜淡然,繼續說道:“如果寧侍郎認為本官在這件事上有罪,閣下豈能置身事外?吏部與翰林院諸位大人豈能置身事外?更進一步說,自陛下登基繼位以來,犯官累以百計,按照寧侍郎的說法,涉及舉薦和支持的官員人人有罪。由此倒查過去,本官想看看事后還有多少人能站在朝堂之上。”
寧仲御登時語塞。
薛南亭并未窮追猛打,語調轉為凝重:“當然,寧侍郎的彈劾對于本官以及朝堂諸公可為警醒之語,將來在提拔官員的時候應該更加慎重。吏部掌管官員考核,在這件事上理當更加用心。”
寧仲御只能垂首道:“右相教訓的是。”
李端頗為欣慰,然而沒等他出言定調,朝堂之上霍然卷起一片風雨。
“啟奏陛下,臣彈劾右相治家不嚴,右相次子在外欺壓良善,屢行蠻橫之舉。”
“啟奏陛下,臣彈劾清源薛氏借右相之名,在清源府境內大肆侵吞田地,逼迫百姓成為他們薛家的奴仆!”
“啟奏陛下,臣彈劾右相宅邸有違制之舉!”
……
群情洶洶,聲勢驚人。
十余位官員相繼挺身而出,從各個角度對薛南亭進行全方位的彈劾,從他的自身、家人、宗族、宅邸等等方面進行火力十足的攻訐。
這種場面在南齊十多年的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
略有些奇怪的是,沒有一個人在薛南亭竭力支持北伐這件事上進行彈劾。
這一次李端沒有再擔憂地看向薛南亭,他冷峻的眸光掃向薛南亭的身旁。
落在那位老者身上。
【人心如深淵】
李道彥此刻的心情很復雜。
其實在這場朝會之前,他就已經收到一些風聲,一場針對右相薛南亭的風暴正在醞釀。
在永嘉城里,任何事想要徹底瞞過這位老者都很難,充其量只有天子和秦正等寥寥數人可以做到。
李道彥甚至知道,這場針對薛南亭的風暴和北邊的勢力有著隱秘的關聯。
作為江南世族門閥公認的執牛耳者,以私心而論,李道彥應該愿意看到這場風暴的出現,甚至他應該再出手助推一把,將薛南亭從右相的位置上攆下去。"